一、蒙阴旅游景点大全排名
1、蒙山国家森林公园
蒙山国家森林公园于1994年12月被原国家旅游局林业部批准设立,1995年6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2年9月被省旅游局颁为“山东省十大新景点”
2013年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区。拥有兽类10科15种,鸟类28科76种,植物100余科900余种,森林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有"百里林海,天然课堂"之称。
2、杏山溶洞
位于山东蒙阴县城南部10公里处的桃墟镇杏山村。此洞是杏山村民在1994年1月6日修建房屋采石时发现的。洞门是从溶洞中间炸开的,两头深不见底,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建设。现已开发360多米,并已于1994年12月17日正式向游人开放。
3、孟良崮
孟良崮,位于山东省蒙阴县东南与沂南县西部交界之处,属蒙山山系,同名主峰海拔536米,最高峰大庵顶海拔575.2米。系沂蒙山区“七十二崮”之一。传说因北宋抗辽名将孟良曾屯兵于此而得名,并于1947年孟良崮战役后闻名中外。
4、云蒙湖
云蒙湖位于山东省蒙阴县境内东汶河与支流梓河的交汇处,原名岸堤水库,始建于1959年,占地4200公顷,蓄水7.82亿立方米,坝高29.8米,坝长1665米,灌溉面积10.7万公顷,每年平均向下游供水3.79亿立方米,为山东省第二大人工湖,我国北方大型人工湖之一。
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城市供水、养鱼、旅游开发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
5、中山寺
中山寺,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坦埠镇驻地西北2.5公里处的中山脚下。蒙阴县志上所记载的沂州八景之一的“中山晚照”就在这里。中山寺景区,因古代佛教圣地--中山寺坐落在此而得名,位于蒙阴县城东部的坦埠镇驻地西北2. 5 公里处,兖石公路从此经过,距县城30公里。
中山寺,建于唐朝,中山寺因坐落在中山之阳的林荫之中,故名。
二、山东蒙阴
蒙阴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隶属于临沂市,地处著名的沂蒙山区腹地,因位于山东省第二高峰蒙山之阴而得名。这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8℃,正常年份降水量800毫米以上,无霜期平均196天。县人民政府驻蒙阴镇。
中文名称: 蒙阴县
行政区类别: 县
所属地区: 山东省临沂市
下辖地区: 辖9镇2乡、587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 蒙阴镇
电话区号: 0539
邮政区码: 276200
地理位置: 山东省中南部
面积: 1601.6平方公里
人口: 53万人
气候条件: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著名景点: 蒙山国家森林公园、云蒙湖等
农业人口: 46万人
代码: 371328
拼音: Mengyin Xian
东经: 117°45′~118°15′
北纬: 35°27′~36°02′
三、蒙阴网吧什么时候恢复营业
已经恢复营业。蒙阴网吧位于临沂市蒙阴县垛庄镇孟良崮,截止2022年11月9日,蒙阴网吧已经恢复营业了,但各类文化和旅游场所要进一步加强对员工日常健康监测和管理,建立员工档案。蒙阴县是山东省临沂市下辖县,位于山东省中南部,泰沂山脉腹地、蒙山之阴。
四、山东临沂蒙阴蒙阴有多少乡镇啊
截至2019年,山东临沂蒙阴县有9个乡镇,其中有8个镇和1个乡。
蒙阴县是山东省临沂市下辖县,位于山东省中南部,泰沂山脉腹地、蒙山之阴,地跨东经117°45′—118°15′,北纬35
°27′—36°02′,南北最大长距65.4公里,东西最大宽距45.8公里,总面积1601.6平方公里,占临沂市总面积的9.3%。
蒙阴县自西汉初置县迄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截至2019年,蒙阴县辖8镇、1乡、1街道,总人口55.10万人,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17个(回族、苗族、傣族、满族、蒙古族等)。
全县设蒙阴街道办事处、常路镇、高都镇、野店镇、岱崮镇、坦埠镇、桃墟镇、垛庄镇、联城镇、旧寨乡1街道办事处8镇1乡和蒙阴经济开发区、云蒙湖生态区,345个行政村。
扩展资料:
蒙阴县的历史沿革
蒙阴县,古为有穷国。
西汉初建县,因在蒙山之阴而得名,隶属兖州泰山郡。王莽篡位后,曾改称蒙恩县。
东汉初,地属盖、牟二城。
三国魏复置蒙阴县,属徐州琅邪郡。
西晋末因战乱废。
南北朝时,北魏于蒙阴地置新泰县,属南青州东安郡。
东魏时,东安郡之新泰县改称蒙阴县,仍属东安郡。
北齐将蒙阴县并入东泰山郡之新泰县。
自此经隋、唐五代直至南宋景定三年,共712年,都属新泰县。
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蒙阴地又由新泰县划入沂水县,称新泰镇(旧蒙阴县志叫新寨镇)。
元皇庆二年(1313年),重建蒙阴县,属益都路莒州。另据《重建蒙阴县碑》载,重建蒙阴县为元延佑二年。
明洪武二年(1369年),属青州府。
清雍正八年(1730年),改属莒州。
雍正十二年(1734年),属沂州府。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设道,蒙阴县属济宁道。
民国十四年(1925年),改属琅琊道。
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直属于省。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山东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三十年(1941年)9月,将原蒙阴县的大部分地区划为新蒙县、泰宁县、博莱县。蒙阴县属鲁中区二专区。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3月,蒙阴县撤销,同年9月恢复,仍属二专区。
1947年,蒙阴县更名为灵甫县。
1949年,恢复原名。
1949年7月,属沂蒙专区。
1950年6月,改属沂水专区。
1953年8月,属临沂地区。
1994年12月,临沂撤地设市,仍属临沂市,至今。
蒙阴县位于泰沂山脉腹地,是纯山区,地势南北高,中间低,由西向东逐渐倾斜。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94%,座落着较大山峰520余座,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有12座。
蒙山绵延百余里,是山东省第二高山,云蒙峰海拔1108米,已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沂蒙七十二崮,其中三十六崮在蒙阴,中科院将其命名为“岱崮地貌”,成为中国第五大造型地貌。
蒙阴县属暖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2.8℃,极端最高气温40℃,极端最低气温-21.1℃,年平均无霜期200天,年平均降水量820毫米。
蒙阴县境内河流长度5公里以上的有44条(含3条干流),东汶河境内长56公里,梓河境内长66公里, 蒙河境内长22公里。
参考资料来源:蒙阴县人民政府—蒙阴概况
五、关于蒙阴
我路过过蒙阴,感觉比较贫穷!
蒙阴县基本情况简介
蒙阴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隶属于临沂市,地处著名的沂蒙山区腹地,因位于山东省第二高峰蒙山之阴而得名。这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8℃,正常年份降水量800毫米以上,无霜期平均196天。全县总面积160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占94%,现辖9镇2乡、587个行政村、53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46万。
悠久的历史 蒙阴自西汉初置县,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这里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是秦朝大将蒙恬和东汉天文历算学家、珠算发明人“算圣”刘洪的故乡。
光荣的革命传统 蒙阴县是沂蒙山区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早在一九二三年,就有党的活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全县人民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牺牲和奉献。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名扬全国,“孟良崮战役”举世闻名。陈毅、徐向前、粟裕、许世友、谷牧和迟浩田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先后在这里战斗过、工作过。悠久的岁月铸就了蒙阴人民诚实淳朴、热情好客的品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使蒙阴形成了特有的老区政治优势,“立场坚定,爱党爱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愈益成为全县人民深化改革、发展经济的行动指南。
丰富的矿产资源 已查明有花岗石、金刚石、黄金、麦饭石、陶土、石灰石、钾长石、钠长石、煤、铁等22种矿藏。以“齐鲁红”为代表的花岗石分布广泛,储量达百亿立方米,质地优、光泽好、色差小、易开采加工。目前全县年生产各种优质板材百万平方米、异型材20多万件。县内拥有全国最大的金刚石原生矿,已探明储量为2000万克拉,曾发现重119.01克拉的“蒙山一号”钻石。煤炭可采储量1亿吨,现年产20余万吨。优质石灰石遍及全县,陶土储量8000万吨以上。矿泉水质好量大,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利用麦饭石矿泉水和蒙山金银花配制的“银麦”啤酒,年产量达到30万吨,被指定为“人民大会堂宴会用酒”,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新资源食品”,获国家方圆标志认证和绿色食品标志,畅销全国各地,成为蒙阴县的主导产品之一。
兴旺发达的林果畜牧业 蒙阴盛产以苹果、板栗、桃、大雪枣、甜杏、大樱桃等为主的干鲜果品。全县经济林面积45万亩,二OOO年果品产量21.5万吨,居全国果品生产百强县第33位。由于海拔高、土质好、光照足、温差大,出产的苹果以色泽美、口感好、营养丰富著称,被誉为“水果之乡”。蒙阴县饲草资源十分丰富,全县草山草坡面积51万亩,年产饲草和作物秸秆3.4亿公斤,目前年利用率不足20%。畜牧业以猪、兔、羊、牛、草鸡、草鹅为主,二OOO年全县存养各类畜禽544万头(只),畜牧业产值达到4.1亿元,其中鹅19万只,长毛兔饲养量270万只,年产兔毛1550吨,居全国之首,九九年被全国家兔育种委员会命名为“中国长毛兔之乡”。蒙阴县还是著名的名贵中药材出产地。全县拥有各类中药材近200种,家种中药材有金银花、黄芹、黄芪、丹参等品种纯、药物有效成份含量高,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2.1万亩。
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县内山水风光秀丽,生态环境良好,人文景观众多。绵延百里的蒙山国家森林公园,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春天层峦叠翠、林海花潮,夏季飞瀑流水、云雾缥缈,秋天漫山碧透、红叶映照,冬日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拥有10万亩水面的云蒙湖,碧波荡漾,乃镶嵌在沂蒙山区的一块翡翠,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和举办大型水上活动的胜地。天然雕饰的杏山溶洞,景色优美别致。孟良崮雄伟壮丽,因孟良崮战役名扬海内外,是新时期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旅游观光胜地。目前,全县以蒙山、云蒙湖、孟良崮和山水生态农业为主体的旅游体系已初步形成,与泰山、曲阜相呼应,构成了山东省独具特色的三角旅游格局。
门类齐全、初具规模的工业体系 长期以来,蒙阴工业发展缓慢,改革开放以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蒙阴工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全县已基本建成了以啤酒、白酒、纺织、建材、花岗石板材、机械加工为主的、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银麦啤酒有限公司现已形成年产30万吨高档啤酒生产能力,年销售收入5亿元,利税8000万元,成为全市利税大户。棉纺织有限公司拥有纱锭10万锭,织机1400台,年产纱15000吨,布4000万米。花岗石板材、水泥、机械制造业也已初具规模。改革开放以来,蒙阴县不断加大开放力度,大搞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全县已兴办三资企业19家,先后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新加坡、美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联合国妇女儿童基金会等3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良好的投资环境 蒙阴县基础设施完善。县内交通便利,干线公路全部硬化,乡乡通柏油路,通车总里程达947公里。京沪高速公路穿过蒙阴全境。沂蒙公路、205国道纵贯南北,兖石公路横穿东西,县城距铁路干线30公里,距日照港150公里,距济南机场160公里。全县村村通程控电话,市话达到25.3部/百户,无线寻呼和移动电话与全国联网,基本形成了现代化的通讯网络。电力供应充足,完全能够保证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县城座落在汶河岸边,碧水环绕,绿地如茵,景色秀丽,城内公园、舞厅、高档宾馆等服务、娱乐设施配套齐全,并建有三星级标准的汶河大酒店、东蒙避暑山庄。
丰硕的改革和建设成果 蒙阴人民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发展绿色产业,建设山水蒙阴”的总体思路和“建设绿色产业型的经济强县,齐鲁大地上的山水乐园”的战略目标,大力实施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城镇化发展、全方位开放和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六大战略,知难而进,开拓进取,推动全县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有了新的发展。二OOO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0亿元,农业总产值13亿元,新口径现价工业总产值11.3亿元;全县财政收入完成2.5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99元。全县社会稳定,事业全面发展,继九六年完成教育“两基”达标、创建了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双拥模范县后,九八年又创建了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县,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县”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县”称号。
六、蒙阴桃曲有几个村
48个。蒙阴桃曲有2011年辖48个村委会,政区划分2011年末48个村民委员会。桃墟镇(也叫桃曲镇)位于蒙阴县县城东南18公里处。东靠界牌镇,北蒙阴镇,南依蒙山与费县,平邑县连接,西接联城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