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哪里人
杨贵妃的籍贯问题,史学界历来众说不一,但从有关史料来看,考证为容县籍的依据较为充分其中最具权威的根据是《全唐文》许子真所写《容州普宁县杨妃碑记》,碑记中称:“杨妃,容州杨冲人也,离城一十里,小名玉娘……”容州杨冲,即今容县十里乡杨外村。许子真在唐天宝年间任四门助教,与贵妃是同时代的人物,熟悉她的身世,他所写的碑记,应具有较高的真实性。
杨贵妃是我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是历代大诗人李白、白居易等吟咏过的女性,在各地民间戏曲中也经常出现,可说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在国外一些地方也很有名气。贵妃不但天生丽质,而且聪颖昭慧,才艺超群,她的身世坎坷,生于贫困农家,两次被“转卖”,千里迢迢,离乡背井进入唐王朝宫庭,最后被无辜赐死。她的一生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弱女子不幸遭遇的真实写照。人们给予无限同情,她的出生地也就成为大家关心的问题。因此,杨外村贵妃出生地遗址是容县乃至广西具有吸引力的重要人文旅游资源。村里有杨贵妃庙遗址,贵妃井,县城东还有杨贵妃梳妆台遗址,相传是她的养父容州都督杨康为她建造的。
贵妃井:原为用矩形方石围成的浅井,贵妃幼年时常在井边帮家人汲水。相传小玉环因饮此井水而容貌艳丽。明代广东学者邝露等曾专门考察过此井,他在《赤雅》一书称:“杨妃井最冷洌,饮之美姿容,下多芳草……”。明代《广西名胜志》等古籍中也有记载。解放前此井仍存,现已湮没。
贵妃庙:位于岭咀村西的一个土坡上,为古代村人纪念贵妃而建。此庙解放后仍保存,1965年折毁。近年村民又在原址重建。庙堂正中供奉贵妃塑像。庙门两侧楹联题为:“杨外诞生籍本容州焉可议,马嵬赐终仙成蓬岛尚存疑。”周围视野开阔,庙门朝南、土坡之下为低丘、农田,远处群山延绵。庙后数座土山环绕,宛如碧莲花瓣,其上长满荔枝林。郁郁葱葱。玉环生前喜吃荔枝,乡亲选在这里建庙,也是别具一番情意的。
贵妃山:在岭咀村东北金牛岭,相传山中有杨贵妃祖坟。这一带群山起伏,海拔一般在300米以下。山中沟谷发育,林木繁茂
杨贵妃故里杨外村隐藏在重重丘陵深处,一条小河自湾肚田蜿蜓南流,至十里圩汇入绣江。沿河散布着片片稻田,四周层峦苍翠,农舍村落掩映在荔枝林和沙田柚林丛中,附近还生长着一丛丛凌云斑竹和国家重点保护树种格木,山青水秀,风光如画。
容县,位于广西东南部,与粤西毗邻,是广西着名侨乡,全县总面积2257平方公里,总人口75万,全县旅居海外26哥国家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70多万人。
容县古称容州,历史悠久,置县至今已1700多年,历史上曾置管、路、县、郡、州,古时是桂东南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民国期间,容县籍的军政要员有将官74人,省主席6人。容县为玉林市辖县,属玉林市“半小时经济圈”范围。国道324线由东向西经过县城,从容县西上玉林50公里,已通一级公路,沿途可达南宁、柳州、桂林、北海,东南至岑溪一级公路已通车,直达岑溪、梧州、广州,市西南地区通往粤、港、澳地区主要交通枢纽之一,距广州400公里,交通便捷。
容县山清水秀,人文景观独特,自然风光秀丽,名胜古迹众多,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有建筑风格独特、举世无双的中国古建筑奇观、被誉为“天南杰构”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经略台真武阁;有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出生遗址;有自治区级风景名胜、着名的全国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二十洞天都峤山。独特的人文景观及丰富的旅游资源,得到了各级部门的重视,1984年容县被列为国家二级旅游开放县,1999年初,自治区把容县列为全省近期建设和完善的15个重点市县之一,同年4月,玉林市委、市政府把容县定为全市旅游开发的“龙头”,容县县委、县政府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开发战略,先后筹集了2500多万元,进行容县“三名”即“名楼、名人、名山”旅游开发。在99年即完成了对“名楼”真武阁的包装、扩建,完成了“名人”杨贵妃园及“名山”都峤山庆寿岩景区一期工程的建设,并对旅客开放。
名楼——真武阁,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合称江南四大名楼,建于1573年,距今420多年,是四大名楼(阁)中唯一没有进行重修而完整保留至今的一座,全阁为杠杆式纯木结构,通高13.2米,面宽13.8米,进深11.2米,共三层。真武阁最妙的是整个楼阁建在浮沙之上,整个基础全是浮沙。而最精巧之处是第二层楼的四根内柱悬空不落地,400多年来,经历了5次大地震,3次大台风,安然无恙,依杠杆作用,象天平一样维持整座建筑的平衡,被誉为“天南杰构”举世无双。
“名人”——杨贵妃。原名杨玉环,乳名玉娘,容县十里乡杨外村人。唐朝天宝年间(公元743年——755年),四门助教许子真撰写的《容州普宁县杨妃碑记》记载:“杨妃,容州杨冲人也……”此碑文在《钦定全唐文》四百三卷,完整地记载了杨贵妃为容州普宁县(容县曾称普宁县)杨冲(今十里乡杨外村)人。在容县十里乡杨外村,至今留有杨妃山,杨妃庙,杨妃井等遗迹。
在真武阁东侧杨贵妃梳妆楼遗址修建了贵妃园。该园占地15亩,根据唐代杨贵妃一生的传奇故事而建造的仿唐古建筑。各组建筑物内采用仿真硅胶人物像,重现唐代贵妃出生、玉环入宫、贵妃醉酒、贵妃出浴、贵妃起舞、妃子笑等景点,让游人观赏杨贵妃一生的传奇故事,是令人回味无穷的历史人物游览园。
“名山”——都峤山。都峤山位于容县的南面,又称南山,是着名的全国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二十洞天。方圆三十七平方公里,为我国典型的丹霞地貌,以雄伟巍峨,峰奇石怪,谷幽洞多,道险、人文资源丰富而着称。古时有九寺十三观之盛,是道、佛、儒三教合一的宗教圣地,唐宋时着名诗人元结、苏东坡,宋代名相李网,明朝着名旅行家徐霞客等人曾幕名前往游览题咏,是集宗教、文化、自然风光于一体的名山。1988年定为广西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庆寿岩景区位于都峤山西部,面积约4平方公里。景区内现建有暗河佛源漂流、登山观光缆车、五百罗汉堂、庆寿岩禅寺、猴山和观猴长廊,高108米宽88米金佛大字等众多名胜古迹及自然风光。庆寿岩景区还建有庆寿宾馆,是休闲、渡假、观光的好地方。
除“三名”旅游胜景外,容县还有都峤山森林公园、绣江湖贵妃号游船及大批保存完好的历史名人故居群、唐宋窖址、黎村温泉、以及位于市区的侨乡广场、江滨公园等自然和人文资源景区。
容县的旅游商品及土特产品丰富,有“天然水果罐头”之称,中外驰名的容县沙田柚、香茗贵妃茶、全国闻名的黑五类名优产品、有远销港澳地区及东南亚各国的三黄鸡、霞烟鸡及龙眼、荔枝、玉桂、八角、红菇菌等和各种旅游工艺品。
旅游餐饮方面有独具地方特色的“贵妃膳”、“柚皮宴”和特色风味小吃容县鱼粥、西山猪手、容县红烧豆腐等。
杨贵妃的故乡?
杨贵妃名杨玉环,其故乡(籍贯)存在很大争议,有五说:
华阴县说:杨玉环的高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为华阴人。
永乐县说:《杨太真外传》 等古书中均记载:杨玉环随叔父迁至蒲州永乐之独头村。
容州说:广西容县有一块石碑,记述着唐天宝四年四门助教许子真所写的《容州普宁县杨妃碑记》,并说这是杨贵妃事迹最早的记载。
蜀州说:公元718年杨玄琰卒,杨玉环生于公元719年,属遗腹子,父亲出仕蜀州司户,她便出生在蜀州。蜀州就是今天的崇州,在唐宋时期,成都西边的崇州被称为蜀州。
杨贵妃故居位于山西省永济市首阳乡独头村东向100米处。
杨贵妃到底是哪里人?
杨玉环出身于中国历史上的名门望族弘农杨氏,是弘农人。
弘农是汉朝的一个郡,而弘农郡,就在以长安为中心的关中的东部,函谷关位于河南西部,因此,在汉代,以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包括现在的陕西中部与河南西部,而其中的弘农郡,则包括了现在的陕西渭南、商洛,以及河南西部。
杨贵妃出身于著名的弘农杨氏,亦即华阴杨氏,因此,她的籍贯毫无争议,她是不折不扣的弘农华阴人。 弘农郡的治所,在现在的河南灵宝。杨贵妃,从血缘上说,是华阴杨氏,从他们家族的家乡来说,也就是他们家族的长期居住地来说,是河南灵宝。
弘农杨氏,在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如雷贯耳,名人辈出,比如,西汉丞相杨敞,杨敞的重孙杨震,则是东汉太尉,号称“关西孔子”,为官清白,学问很大,其子杨秉、孙杨赐、重孙杨彪,皆继承清白家风,且均官至太尉,为东汉著名的“四世三公”。
在唐朝时,弘农杨氏成为“十一宰相”世家,并且的“李武韦杨”四大家族世代联姻,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唐玄宗的杨贵妃,皆出自弘农杨氏。
扩展资料
杨贵妃早期的简单经历是,出生于现在河南灵宝,幼年时,父亲被派到现在成都做了个小官,也带着她去了。她十岁时,父亲去世,她被叔叔接到了东都洛阳,在洛阳长大成人。
杨玉环十六岁时,唐玄宗的女儿在东都洛阳举办婚礼,杨玉环也参加了,在婚礼上,被唐玄宗十八岁的儿子寿王李瑁一见钟情,很快两人结婚。杨玉环二十二岁时,被五十五岁的唐玄宗看中,二十七岁时,封为贵妃,与唐玄宗演绎了爱情的千古绝唱,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杨贵妃是中国哪个朝代的人,她老家到底是中国那个地方的?
杨贵妃是唐代的。
关于她的籍贯有多种说法:
1、华阴县说法
杨玉环的高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为华阴人。
【反驳】:迁居三代后就不属于第一代的原籍了,而杨汪的曾祖父杨尚希籍贯都有南北朝时弘农灵宝(今河南灵宝市)、隋朝时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两种说法,说杨玉环祖籍在弘农郡华阴县太过草率。而且持“华阴说”观点的人很明显难以自圆其说,因为这些人连杨尚希出生在什么朝代都搞不清楚。
2、永乐县说法
《杨太真外传》等古书中均记载:杨玉环随叔父迁至蒲州永乐之独头村。
【反驳】:由此可以充分证明,杨玉环祖籍并不是蒲州永乐,更不是出生于蒲州永乐,只不过是在当地生活过一段时间。
3、容州说法:
漏洞一:广西容县有一块当地人自认为唐代的石碑,记述着唐天宝四年四门助教许子真所写的《容州普宁县杨妃碑记》,并说这是杨贵妃事迹最早的记载。
【反驳】:天宝十五载(756年)才有的安史之乱,不知许子真是怎样提前11年,在天宝四年就预知了杨贵妃的遭遇。从全国范围来看,有关于这个许子真的记载,除了容县以外,是完全没有,可见其一点名气都没有,或者这个人其实就是当地人虚构出来的。而容县把许子真的地位捧的很高,事实上一个小小是四门助教只不过是高等学校教员老师中职称低于讲师的一种初级职称。因此,此碑文完全无任何权威性。
漏洞二:杨妃容州碑记,碑文不长:“杨妃,容州杨冲人也。离城一十里。小名玉娘,父维,母叶氏”。
【反驳】:正史《旧唐书》与野史《杨太真外传》等均指明杨玉环的父亲名叫杨玄琰,而不是什么杨维。
【反驳】:杨贵妃精通音律舞蹈,所受到的优越教育与容县当时闭塞落后的条件是极其不吻合的。
漏洞三: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她就是容县人。
【反驳】:以唐朝当时的国力,几乎整个亚洲的藩属国都会向唐朝进贡,隋唐大运河通南达北、一日千里,皇宫里的妃嫔什么山珍海味都可以吃到。杨玉环喜欢吃哪里的特产并不代表她就是哪里人,很多中国人都喜欢吃洋快餐。
漏洞四:容县石碑碑文:开元二十四年,明皇诏入内,号太真。
【反驳】:《旧唐书》等正史均记载杨玉环于天宝四年为贵妃。
4、蜀州说法
公元729年杨玄琰卒,杨玉环生于公元719年。《旧唐书》上的记载:杨贵妃的父亲叫杨玄琰出仕蜀州司户,她便出生在蜀州。蜀州就是今天的崇州,在唐宋时期,成都西边的崇州被称为蜀州。
5、阌乡县说法
关于杨玉环的祖籍,有虢州阌乡说、山西蒲州永乐说、弘农华阴说等。种种说法不一,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杨玉环的父亲是杨玄琰。
《旧唐书》、《杨太真外传》等均指明杨玉环父亲为杨玄琰,包括其祖父杨志谦、高祖父杨令本、六世祖杨尚希等均记载是虢州阌乡人。这是有关杨玉环身世最为准确记载。抛开祖籍论,按照她父亲的籍贯也是虢州阌乡人。
扩展资料:
杨玉环名字《旧唐书》与《新唐书》里没有写,《资治通鉴》里也没有明确记载,《长恨歌传》只说她是“杨玄琰女”。唐大中九年(855年),也就是杨贵妃死后大约100年,郑处诲编撰的《明皇杂录》里才第一次提及:“杨贵妃小字玉环”。后人沿用至今。
杨贵妃的“玉奴”、“玉娘”、“玉环”这三个名字是真实存在的,其中的奴、娘、环三个字的用语都是不同时期对杨贵妃名字的一种衬托。玉奴,是她儿时的爱称;玉娘,是她册封前的尊称;玉环则是她册封贵妃、身体发福后人们对她的戏称。杨贵妃的真实姓名应该叫做“杨玉”。
玉环羞花
有一种小巧玲珑的花卉,它的复叶酷似芙蓉枝,点点对称,宛如鸟羽。植株上缀以数朵淡红色的小花,状若杨梅。人们用手一指,它那羽状小叶便很快闭合,叶柄也慢慢垂下,就象初涉人世的少女,因为纯洁和朴实,才那样忸怩、娇羞,所以人们都叫它“含羞草”。 传说杨玉环初入宫时,因见不到君王而终日愁眉不展。
有一次,她和宫女们一起到宫苑赏花,无意中碰着了含羞草,草的叶子立即卷了起来。宫女们都说这是杨玉环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惭形秽,羞得抬不起头来。唐玄宗听说宫中有个“羞花的美人”,立即召见,封为贵妃。从此以后,“羞花”也就成了杨贵妃的雅称了。含羞草“羞”于见人,是由于植物电的缘故。
含羞草的叶栖基部,有一个薄壁细胞组织叫做“叶褥”,平时里面充满了足够的水分。当叶片受到刺激时,薄壁细胞里的水分,在植物电的指令下,立即向上部与两侧流去。由于叶片的重量增加,就产生了叶片闭合,叶柄耷垂的现象。含羞草植株纤细娇弱,为了生存,它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形成了这种适应环境的特殊本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杨玉环
杨贵妃是哪里人?
原籍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出生地: 四川崇州 ,
杨贵妃(杨玉环)(公元719年-756年),名玉环,字太真,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原名杨芙蓉(故有芙蓉出水),出生地为四川成都,祖籍山西永济。杨贵妃自小习音律,善歌舞,姿色超群。曾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杨玄琰,是蜀州(四川崇州)司户,其叔父杨玄璬曾任河南府士曹,杨玉环的童年是在四川度过的,10岁左右,父亲去世,她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璬家。后来又迁往山西永乐(山西永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