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松花江大桥资料
松花江
中国黑龙江最大支流。发源于长白山主峰白头山天池。由东南向西北流,在黑龙江省与吉林省交界处、松原市北面的三岔河附近与嫩江汇合后,转向东北流,于同江附近入黑龙江 。长2308千米 ,流域面积54.6万平方千米 。主要支流除嫩江以外,还有呼兰河、牡丹江、汤旺河等。上游河流蜿蜒于长白山地峡谷中,河道狭窄,水流湍急。吉林市以下为下游河段,河流穿过丘陵进入松嫩平原,沿途多曲流浅滩 ,水道散乱,多湖泊,河宽水浅 ,江面最宽处可达800米 。干流河道大都有较深而宽的河槽,坡度平缓,水量丰富,利于航运。从三岔河到哈尔滨市,流在松嫩平原上,河床坡降平缓 ,水流缓慢 ,河道宽约400~800米 ,蛇行现象发育,有许多河中岛。哈尔滨至佳木斯市,河流穿越张广才岭和小兴安岭之间,坡度较大,江岸常有断崖耸立,两岸多台地。在依兰附近形成的依兰浅滩,通称三姓浅滩,长达27千米,河宽变窄,最窄处仅250~300米,并有不少岩石出露水面,为松花江上有名的“铁门槛”,常给航运造成很大的威胁。佳木斯以下,进入三江平原 ,河面宽阔 ,最宽可达5千米。河水受黑龙江干流洪水顶托,回水可上溯80千米以上。流域通航里程约2600千米。汽轮可上溯到吉林市,沿嫩江可上溯至齐齐哈尔市,哈尔滨以下可通千吨以上的江轮。冬季结冰,河流封冻期 (11月至翌年3月)约5个月。多年平均径流量777亿多立方米,水量年际变化大,最大、最小年径流量的比值达3~29倍,且由山区向丘陵和平原增大 。 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近660万千瓦 。流域内森林茂密 ,覆盖率达到44%,河水含沙量很小,多年平均含沙量仅0.157千克/立方米 。
二、关于吉林省松原市松花江大桥的简介
简介如下:
松花江大桥是松花江上最早的铁路大桥,也是哈尔滨的第一座跨江桥梁,它位于哈尔滨松花江畔斯大林公园东侧,滨州线2.783公里处。同时也是哈市道里、道外两区的分界桥。
桥是石墩钢筋结构。全长1027.15米,宽7.2米,共有19孔。桥面铺设单轨铁道。由于桥梁钢质不良,1941年,桥梁普遍出现裂痕。为此,当时的铁路管理部门决定:限制双机牵引机车过桥,并将过桥车限制在每小时30公里以内。1928年虽进行过修复,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战略意义
松原大桥,俗称二桥,2009年11月27日竣工通车。大桥全长4176米,其中桥梁长2546米,两岸接线长1630米,桥宽27.5米,双向六车道,该桥为独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松原大桥是跨第二松花江最长规模最大的大桥。
龙华大桥,俗称三桥,大广高速松原段的松花江大桥,2008年6月竣工通车。
现正在。西边建设四桥,即宁江大桥。这些大桥,成为全市公路交通的枢纽,对沟通全市城乡物资,文化交流,促进科技进步,发展旅游事业,加速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吉林市有几座跨江大桥?
吉林市有12座跨江大桥:
第一座:丰满大桥。有一种说法是,丰满大桥同丰满大坝一样,都是始建于1937年。
第二座:蓝旗大桥。吉林市的第二座塔式斜拉大桥,2005年4月,蓝旗大桥正式开工建设;2007年7月11日,大桥主体顺利合龙。
第三座:临江大桥。临江门大桥是吉林市第一座独塔斜拉式大桥,于1992年开工建设,并于1994年末建成交付使用。
第四座:吉林大桥。吉林大桥于1938年建成,是吉林市南北沟通的主要桥梁。
第五座:江湾大桥。这是大家所熟知的彩虹桥,于2002年3月18日开工建设。二年后于2004年6月27日通过全面验收,并于同年8月3日正式通车。
第六座:铁路大桥。铁路大桥于1926年6月开工,1927年8月竣工,是吉林市的唯一一座铁路大桥。
第七座:龙潭大桥。龙潭大桥建成于1979年6月。
第八座:清源大桥。清源大桥建成于1998年。
第九座:哈龙大桥。哈龙大桥是跨越松花江的一座桥梁,连接昌邑区和龙潭区,于2001年通车。
第十座:松江大桥。松江大桥位置在原来的密哈站渡口,建成于1957年。
第十一座:雾凇大桥。雾凇大桥是吉林市第一座自锚式混凝土悬索桥。
第十二座:九站铁路桥。九站铁路桥于1968年2月开工建设,1971年5月竣工投入使用。
四、关于松原市松花江大桥的资料
松花江大桥,由于它是连接前郭和老扶余的,即又叫“前扶松花江大桥”。
1973年10月,全长1389米、宽11米的前扶松花江大桥建成通车,结束了南北两岸靠乘船摆渡的历史。
另外,现在正在建的另外一架桥——松原大桥,预计在2009年8月建成通车,总长4173米,是东北最长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