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腔共鸣指的是哪三腔

三腔共鸣指的是头腔共鸣,口腔共鸣和胸腔共鸣。歌唱的共鸣器官有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等,而根据声音特色和声区划分,分别有头腔共鸣,口腔共鸣和胸腔,从原理上来说,我们要以三腔连成一个整体,不能单独孤立使用其中任何一个共鸣。

二、共鸣的三大类的特点是

共鸣的三大类

胸腔、喉咽腔、头腔是主要的共鸣腔体,我们可按此大体分成三种共鸣。但必须强调的是,歌唱的时候,所有共鸣是需要共同配合运用,只是按不同歌曲/乐句有不同重点而已。

口(咽)腔共鸣 ── 颚以下、声带以上

口腔具有加强各种共鸣效果及修饰吐字的作用,故在歌唱当中,口腔共鸣可说是共鸣的基石。

声波在喉咽腔、口咽、上下颚等部分振动造成共鸣,使声音变得清脆明亮。只要能够以正确的呼吸方法吸气,喉腔舒服自然的打开,俨如打呵欠的动作,口腔共鸣并不难做到。

但注意这种张开不是指张开喉咙,喉咙张开令嗓子也松开了,变成“卡”?喉咙发声,就像人们叫喊时强行将声音挤压而出,对声带及附近肌肉的伤害很大,亦令声音变得僵硬、空洞,全无共鸣的效果。

头腔共鸣 ---- 颚以上

胸腔共鸣 ---- 声带以下

胸腔共鸣一般是指利用上胸腔作共鸣腔体,通过胸腔能配合及加强咽腔共鸣,使声音具有承托力,美化声音的色彩。由于胸腔较其他腔体宽阔,声波在胸腔振动时会变得巨大粗壮,效果俨如听超低音般的震撼力。

三、人体说话时的共鸣腔共有几个?怎么去体会这些共鸣腔体呢?

一、人体声道中的共鸣腔有4个,它们是口腔、鼻腔、咽腔和胸腔。发音时,口腔、鼻腔和咽腔的空气容量能与喉中声带的振动发生共鸣。

二、头腔共鸣是声乐发声的一种方法。头腔共鸣感觉的获得是在口腔共鸣的基础上,然后把声波在硬腭上的集中反射点稍向后面移动一些,把下胛放下来(好像把上牙床往上提高一些的感觉),同时,软腭和小舌头也随之上抬,舌根则有放下一些的感觉,使口、鼻、咽腔之间的通道和空间更宽广些,声波沿着上腭传递向鼻咽腔、鼻腔和诸窦,引起声波的回荡。它在发高音(头声区)时为主要的共鸣器官,口腔、咽腔次之,胸腔更次之。

扩展资料

发声方法:

头腔共鸣产生的生理结构位置是在鼻腔上方。窦部各空间有额窦、筛窦等。它们属于固定空间,声波共振是无气息的共鸣。体积小,位置高,这种共鸣色彩集中而柔和。演唱时要注意打开颌关节,减轻下颌重量,感觉骨室有轻微振动感,眉心处也有微振感,这样歌声就集中柔和了。

头腔共鸣依靠鼻咽腔的咽壁力量与软腭,控制进入鼻腔的声音方向,使声音进入头腔,形成共鸣。这种控制要细心体会,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还要注意的是,当运用民族唱法唱抒情高音的曲目时,声波只在鼻梁上端的鼻骨处振动即可;如果运用美声唱法演唱大音量的戏剧性的歌曲时,声波需要在鼻梁及周围较大面积的骨面上振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共鸣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头腔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