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防灾减灾日是哪天 防灾减灾日简介

1、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2、国防灾减灾日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而设立,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3、防灾减灾日的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元素,雨后天晴的彩虹韵意着美好、未来和希望,伞的弧形形象代表着保护、呵护之意,两个人代表着一男一女、一老一少,两人相握之手与下面的两个人的腿共同构成一个“众”字,寓意大家携手,众志成城,共同防灾减灾。整个标识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之意。

4、2020年5月12日是中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二、国际减灾日是每年的几月几日

直到200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的日期改为每年的10月13日,简称“国际减灾日”。一起来看看国际减灾日是每年的几月几日,欢迎查阅!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几月几日

200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改为每年10月13日,简称“国际减灾日”,此前在1989年的时候定于每年十月的第二个星期三。所谓“减轻自然灾害”,一般是指减轻由潜在的自然灾害可能造成对社会及环境影响的程度,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公众的社会和经济结构在灾害中受到的破坏得以减轻到最低程度。

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

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应急管理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9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近日,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发出通知,安排部署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

这位负责人表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根据疫情防控的不同情况,通过网络公开课、新媒体直播、在线访谈等多种形式,面向社会公众普及各类灾害事故知识和防范应对基本技能;要强化灾害风险网格化管理,开展全面系统的灾害事故隐患排查,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治 措施 ;要建立健全基层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确保物资有序调度、快速运输、高效配送、精确溯源;要统筹推进基层应急能力建设,促进乡镇(街道)政府专职消防队、企业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灾害信息员等多元力量发展;要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满足辖区居民紧急避险和临时安置需求,修订完善基层各类应急预案,因地制宜开展线上等多种形式的演练活动。

自然灾害主要有哪些?

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1)气象灾害:包括热带风暴、龙卷风、雷暴大风、干热风、干风、黑风、暴风雪、暴雨、寒潮、冷害、霜冻、雹灾及旱灾等。(2)海洋灾害:包括风暴潮、海啸、潮灾、海浪、赤潮、海冰、海水侵入、海平面上升和海水回灌等。(3)洪水灾害:包括洪涝灾害、江河泛滥等。(4)地质灾害: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塌陷、火山、矿井突水突瓦斯、冻融、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等。(5)地震灾害:包括由地震引起的各种灾害以及由地震诱发的各种次生灾害,如沙土液化、喷沙冒水、城市大火、河流与水库决堤等。(6)农作物灾害:包括农作物病虫害、鼠害、农业气象灾害、农业环境灾害等。(7)森林灾害:包括森林病虫害、鼠害、森林火灾等。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行动目标

1、增进每一国家迅速有效地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的能力,特别注意帮助有此需要的发展中国家设立预警系统和抗灾结构;

2、考虑到各国 文化 和经济情况不同,制订利用现有科技知识的适当方针和策略;

3、鼓励各种科学和工艺技术致力于填补知识方面的重点空白点;

4、通过技术援助与技术转让、示范项目、 教育 和培训等方案来发展评价、预测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措施,并评价这些方案和效力。

国际减灾日是每年的几月几日相关 文章 :

★ 关于开展国际减灾日活动总结5篇2020

★ 第32个国际减灾日活动总结5篇2020

★ 安全教育月总结范文

三、防灾减灾日是几月几日哪年开始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防灾减灾日。自2009年起,每年的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一方面顺应了社会各界对我国重视防灾减灾的诉求;另一方面,它提醒人们承前启后,更加注重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防灾减灾日的图标以彩虹、雨伞、人造为原型。雨后阳光灿烂的彩虹象征着美丽、未来和希望。伞的弧形形象代表了保护和关怀的含义。两个人代表一男一女,一老一少。两个人的手和下面两个人的腿一起组成一个“人群”字,意思是大家要携起手来,齐心协力防灾减灾。整个标志体现了积极向上的思想,以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含义。

2022年5月12日是中国第14个国家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降低灾害风险,保护美好家园”。[14

四、防灾减灾日是几月几日

防灾减灾日是5月12日。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损失影响之大,举世震惊。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全国防灾减灾日图标

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构图元素。伞状弧形蕴含防灾减灾“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呵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目标。彩虹寓意着美好、和谐的生活。双人执伞代表全民携手、共同参与防灾减灾。“5·12”代表每年5月12日为国家“防灾减灾日”。

五、防灾减灾日是哪一天

全国防灾减灾日是每年5月12日。

 2008年5月12日,一场有着巨大破坏力的地震在四川汶川发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进一步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推动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水平,经国务院批准,从2009年开始,每年的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2022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4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5月7日至13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

设立防灾减灾日的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中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

在这种背景下,设立“防灾减灾日”,既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通过设立“防灾减灾日”,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六、防灾减灾日是哪天

全国防灾减灾日是每年5月12日。

防灾减灾日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在日常生活中地震、火灾、洪水、暴雨、泥石流等突发性灾害总是不期而至,灾难几率虽然小,但防灾意识应人人具备;珍爱生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就要学习必要的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

防灾减灾日的意义

自然灾害的应对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这不仅需要政府的科学规划与领导,更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对于人口众多的大城市更是如此。我国防灾减灾日的设立,不仅是为了缅怀因灾难而丧生的人们,也是为所有人敲响防灾减灾的警钟。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种种因素导致我国自然灾害频发且危害巨大。应对自然灾害的威胁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不仅仅在防灾减灾日这一天,更应在生活中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