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点的概念是什么?
沸点:在一定压力下,某物质的饱和蒸汽压与此压力相等时对应的温度.
是液体发生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候的温度被称为沸点.浓度越高,沸点越高.不同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所谓沸点是针对不同的液态物质沸腾时的温度.沸点随外界压力变化而改变,压力低,沸点也低.
沸点是什么意思
沸点,顾名思义,液体沸腾的时候的温度,再准确一点就是:当液体变成为气体的温度,这个临界温度就叫作沸点
水的沸点是100度,这是大家最熟悉的基本常识了,但其实,这句话是有一个隐含的前提条件的,那就是: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约为101.325千帕斯卡),纯净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后来国际上的温度计量标准变更之后,水的沸点变成了99.974摄氏度)。
扩展资料
在相同的大气压下,不同种类液体的沸点亦不相同。这是因为饱和汽压和液体种类有关。在一定的温度下,各种液体的饱和汽压亦一定。例如,乙醚在20℃时饱和气压为5865.2帕(44厘米汞柱)低于大气压,温度稍有升高,使乙醚的饱和汽压与大气压强相等,将乙醚加热到35℃即可沸腾。
液体中若含有杂质,则对液体的沸点亦有影响。液体中含有溶质后它的沸点要比纯净的液体高,这是由于存在溶质后,液体分子之间的引力增加了,液体不易汽化,饱和汽压也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