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声仄声怎么区别
汉语拼音中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
平仄:指古汉语字调的平声和仄声。
仄声,汉语词汇,指的是汉语中的上声、去声、入声三声。普通话入声派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导致用普通话判别仄声会有错误。
平声:古汉语的平声字在普通话里分化成阴平和阳平两类。
扩展资料:
词语起源: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声是:
1、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2、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3、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4、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现代江苏、浙江、上海、安徽、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存着入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仄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声仄声
二、平声与仄声的区别
一、声调归属不同
平声是阴平、阳平,而仄声是上声、去声、入声。压阴平、阳平韵的是平声韵,压上声、去声的是仄声韵。
二、发音不同
仄声短促,而平声和缓,平仄相异,能达到声调的和谐。
三、用法不同
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
扩展资料:
魏晋时期,通过对汉字声调的研究,创立了“四声”说,并运用于诗歌创作。“四声”指汉字的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种声调。后来又将“四声”归为两大类,即平和仄。
在诗词创作中,把平仄两类声调交错使用,就能使声调灵活多变,而不至于单调。中国诗词的平仄搭配格式,便构成了诗律和词律。在诗、词谱中,用“一”代表平声字;“|”代表仄声字。
平、仄规则是中国格律诗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没有平、仄就没有中国诗词格律。另外,六朝以后的俳赋、律赋、骈体文,往往也用平、仄来谐调声调,构成节奏美和声律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仄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声
三、平声与仄声的区别是什么?
仄声是指汉语中的三、四声,即上声、去声、入声。平声是指一声或二声,即阴平和阳平。
在诗词中,句尾押韵有压平声韵和仄声韵。
压阴平、阳平韵的是平声韵,压上声、去声的是仄声韵。声调是汉语(以及某些其它语言)的特点。
语音的高低、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拿普通话来说,共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四、平音和仄音分别指什么?
平: 1阴 :一声 2 阳: 二声 3上:三声 仄: 四声 平仄是律诗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