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分别代表谁?

我们大家都知道,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形容女子的美丽可是具体各指的是谁,以及这些典故的由来则不甚了了。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源《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指中国四大美女。沉鱼指西施,落雁指王昭君,闭月指貂蝉,羞花指杨玉环。

一、沉鱼西子

西施,春秋时期越国今浙江人,姓施名夷光别名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有''沉鱼''之貌,相传西施在溪边綄纱时,水中的鱼儿被她的美丽所吸引,看得发呆,都忘了游泳,以至沉入水底。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沉鱼为先,国色天香四大美女,西施居首。

二、落雁王嫱

王昭君名嫱,西汉南郡(今兴山县)宝坪村人,西汉元帝时期人氏,从小长得艳若桃花,聪明伶俐。清代诗人赞她:飘飘秀色夺仙春,只恐丹青画不真,娥眉绝色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出神入化地活脱出昭君的美容与神采。昭君有落雁之姿,传说昭君出塞时满腹愁怀,为抒解思乡之情,便在马背上弹起了琵琶。曲哀人艳,连南飞的大雁都为之倾倒,以至放弃飞行,落在昭君的周围。落雁故此而来。

三、闭月貂蝉

貂蝉,东汉献帝时期人,原为司徒王充府中的舞女。《三国演义》说她善歌舞,色伎俱佳。又形容她的容貌舞姿:红牙摧拍燕飞忙,一片行云到画堂。眉黛促成游子恨,脸容初断故人肠。榆钱不买千金笑,柳带何须百宝妆。舞罢隔帘偷目送,不知谁是楚襄王。貂蝉的美,素有闭月之称,据说貂蝉拜月时,月亮也被她绝色的容颜所折服,躲到了云彩的后面不敢与她争辉。

四、羞花贵妃

杨玉环(公元719-756年):唐代原籍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出身宦门世家,曾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杨玄琰,是蜀州司户,叔父杨玄珪曾任河南府土曹,杨玉环的童年是在四川度过的,10岁左右,父亲去世,她寄养在洛阳的三叔家。杨玉环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杨玉环有羞花之貌,传说玉环在御花园观赏牡丹时,百花失色,羞愧不及玉环美貌,遂闭上花瓣。羞花一词由此而来。

自古红颜多薄命,四大美女的美貌也给她们带来了不幸和痛苦,她们都活在战乱的年代,一生的命运遭遇非常坎坷:西施被越王献给吴王夫差,让吴王沉溺酒色,吴国后被越王所灭;王昭君远嫁匈奴和亲,熄灭边境战事,给国家带来了和平安宁;貂蝉被王允许配吕布,又被献给董卓,挑拨两人关系,借吕布之手杀死董卓;杨贵妃在马嵬坡被白绫赐死。可见长得美也不一定是好事。朋友,你认为呢?

二、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分别指谁?

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西施居首,王昭君次之,貂蝉再次,杨玉环为末。其中西施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的美誉。“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由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闭月”,是述说貂蝉拜月的故事;“羞花”,谈的是杨贵妃观花时的故事;“沉鱼”,讲的是西施浣纱时的故事;“落雁”,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三国时汉献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女儿貂蝉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这时正好王允瞧见。王允为宣扬他的女儿长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蝉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

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分别是指谁?

沉鱼指西施,落雁是指王昭君,闭月是指貂蝉,羞花是指杨玉环,称为古代“四大美女”。

沉鱼,来源是由于西施在河边浣纱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沉到河底。

落雁,是由于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之时,大雁骑在马上的王昭君,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

闭月,是由于王允的宣扬,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躲在云彩后面。

羞花,是由于杨玉环摸了含羞草。害羞草闭起叶子。被宫娥看见到处而得来的。

闭月羞花沉鱼落雁

四大美女的形容词,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中国的四大美女究竟谁排第一,本来已有定论,不过那是古代的排法。西施居首,王昭君次之,貂蝉再次,杨玉环为末。

其中西施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的美誉。“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由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闭月”,是述说貂蝉拜月的故事;“羞花”,谈的是杨贵妃观花时的故事;“沉鱼”,讲的是西施浣纱时的故事;“落雁”,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