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小费的ktv可以做哪些事?
500小费的ktv可以唱歌跳舞。
KTV全称是Karaoke TV。Karaok是个日英文的杂名,Kara是日文“空”的意思。KTV,从狭义的理解为:提供卡拉OK影音设备与视唱空间的场所。广义理解为卡拉OK并提供酒水服务的主营业为夜间的娱乐场。KTV也可以说是一个小型的唱吧,可以跳舞、唱歌还能喝酒,对于小型聚会是第一选择。
起源
KTV起源于日本,从早期在酒馆里的3人“走唱乐队”发展到“卡拉OK”,卡拉就是日语“空”的意思。
而“OK”就是英语“Orchestra”(交响乐队)的前两字发音,日本人造字把这两个字结合起来成为“卡拉OK”就是无人乐队的意思,后来传到台湾,把卡拉OK装在房间里然后取名为KTV,“K”为卡拉OK的第一字,“TV”为MTV(音乐电视)的后两字组合成KTV。
自助式KTV是什么意思
自助式KTV是指量贩式KTV,“量贩”一词源于日本,即大量批发的超市,经台湾传入中国大陆。由此引出的量贩式经营,实际体现的就是透明,平价和健康的消费方式。自助购物、自点自唱。
价格优惠,健康安全,一般只提供卡拉ok歌唱为主,不能播放HIGH型DISCO音乐。全天24小时营业,包房以计时钟消费,没最低消费,酒水食品以量贩自助式购买。
量贩作为一种招徕手段,和零售有机揉在了一起。它兼具大型零售市场与专业批发市场和便民连锁店的某些特征,又与这些经营方式有所不同。
扩展资料
KTV来源
源于日本,从早期在酒馆里的3人(走唱乐队)发展到(卡拉OK),卡拉就是日语(空)的意思,而(ok)就是英语(ORCHESTRA)(交响乐队)的前两字发音。
日本人造字把这两个字结合起来成为(卡拉OK)就是无人乐队的意思,后来传到台湾,把卡拉ok装在房间里然后取名为KTV。
20世纪90年代,是卡拉OK最风行的时候,但这也经过一连串的演变。家庭卡拉OK机被束之高阁,城市里的卡拉OK厅发展到量贩式。
随着当时哈日族的风潮开始盛行时,这股OK风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吹进台湾,被正式译为卡拉OK。香港、大陆内地包括东南亚基本上延承了台湾的风格,以KTV的形式为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量版式KTV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KTV
KTV女服务员是干什么的?
ktv陪唱的工作:带动包厢里的气氛、陪客人唱歌、引导客人喝酒。
第一、带动包厢里的气氛。包厢里面如果气氛不足,大家之间有时会比较尴尬,冷场。此时就需要她们来调节,带动气氛。让包厢里热闹起来,这样大家才能够玩儿的开心。毕竟如果出来玩不痛快,客人对我们的印象不好了,下次就不会再来了。陪着客人一起聊聊天,玩玩游戏,让场面活跃起来。
第二、陪客人唱歌。常来KTV的人大部分都是喜欢热闹的气氛,很少有几个唱歌好的,所以大家唱歌一般都不是很积极,经常出现断歌的情况。此时就需要陪唱帮忙点歌引唱,或是自己独唱,或是与客人合唱。客人唱歌时还要及时关注鼓励,让他们唱的更有感觉,更自信。毕竟凡事站起来唱歌的,都是想引起别人注意的,无论唱的好坏,夸上几句,就能够让客人心情愉快。
第三、引导客人喝酒。十个KTV有九个半都是靠卖酒水挣钱的,老板给她们开高工资的目的也是想让她们引导客人多喝酒。这就要她们跟客人多互动,敬酒、玩游戏,有时为了让客人能够多点些酒,她们喝的比客人还多。
KTV起源于日本,从早期在酒馆里的3人(走唱乐队)发展到(卡拉OK),卡拉就是日语(空)的意思,而(ok)就是英语(ORCHESTRA)(交响乐队)的前两字发音,日本人造字把这两个字结合起来成为(卡拉OK)就是无人乐队的意思,后来传到台湾,把卡拉ok装在房间里然后取名为KTV,(K)为卡拉OK的第一字,(TV)为MTV(音乐电视)的后两字组合成KTV。
ktv从几点上班然后到几点下班?
ktv实行轮班制,一般下午5点-凌晨2点(一些地方限制12点)。
KTV服务员工作流程一、
营业前:17:30为点名参加班前例会时间。
营业中:19:30—23:00站位迎宾时间
营业后:做好房间的卫生清理工作(杯、烟盅、酒杯等杂物),摆放好厅房设施(功放、电脑等)、关掉所有电源、水源开关。并将话筒还回总控室,将房门敞开散异味。
扩展资料:
量贩式KTV采用循环不停营业甚至24小时营业的方式,实际上提高了包房的周转率。所以,虽说利润率只在30%左右,但较高的包房周转率保证了量贩式KTV的整体利润。薄利多销的魅力被量贩式KTV发挥得淋漓尽致。
时段分割引导差异化消费量贩式KTV最大的卖点,就在于它把本来属于高消费的场所变得大众化了,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有效的时段分割,而不同的时段引导的是完全不同的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