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浒传》宋徽宗是真的昏庸还是假的

《水浒传》里的宋徽宗,看似是一位昏庸的皇帝

可是,他在招安梁山好汉这方面,体现出的不是昏庸,而是英明。

当时的背景下,大宋朝面临山东的宋江、淮西的王庆、河北的田虎、江南的方腊的严重威胁。

最初,在皇帝和满朝文武眼中,四大寇都是反贼,都是不可能招安的。

先前招安的江湖好汉,后来的十节度使河南河北节度使王焕、上党太原节度使徐京、京北弘农节度使王文德、颍州汝南节度使梅展、中山安平节度使张开、江夏零陵节度使杨温、云中雁门节度使韩存保、陇西汉阳节度使李从吉、琅琊彭城节度使项元镇、清河天水节度使荆忠(参见施耐庵《水浒传》百回本第七十八回十节度议取梁山泊宋公明一败高太尉)。

他们最初的规模与四大寇比不了,最多只是称霸一方的山贼,不具备造反的可能。

若要平定四大寇,朝廷还是有些吃力的。

最好的办法,就是招安。

可是,已经具备造反能力的贼寇可能接受招安吗?显然不能,傻子都明白这个道理。

所以,皇帝也不指望招安他们。

后来,宋江想招安,不可能成为了可能。

但是,有危险,谁都不敢保证宋江等人真心招安,都怕他们借着招安的由头行造反之事。

就这样,才有了后面一波三折的招安之路。

一波三折,一方面可以考验宋江等人的忠心,另一方面可以看出梁山泊的实力。

最后,宋徽宗被宋江的诚心所打动,他们为了招安,甚至借用歌妓的关系。

真是为了造反,也不至于如此了。

宋徽宗以及朝中非奸臣的臣子接受了宋江等人,可宋徽宗内心深处还是怕的。

怕宋江的忠义赢得满朝文武的赞扬和认可,赢得天下百姓的民心。

到那个时候,宋江不想当皇帝,当年宋徽宗祖上黄袍加身的故事发生的可能性也很大了。

为此,宋徽宗内心非常怕,但他想到了奸臣。

奸臣,有很大的弊端,会把朝堂搞的乌烟瘴气,但他们只想着荣华富贵,不想着造反,并且也没有实力造反。即便想造反,由于不得民心,也不可能成功。

忠、奸。

不能只用其一,应该全用,让他们互相牵制,宋徽宗的帝位便会坐的更稳。

想到这些,宋徽宗便不再在意奸臣做了什么,忠臣做了什么。

让忠臣去尽忠,让奸臣去牵制可能功高震主的忠臣。

宋徽宗只需要做一件事,保持中立,看他们斗。

但,忠臣和奸臣之间,绝对不能出现一方全胜。当即将出现一方全胜的时候,宋徽宗便会出面压制。

就这样,我们看到了宋徽宗用宋江等人破辽、征方腊,当他们马上要功高震主的时候,宋徽宗接受奸臣的建议,让童贯等人去征讨方腊的前线抢功,抑制立下大功的梁山泊好汉。

宋江等人还朝,剩余好汉数量不多了,只有二十几位,宋徽宗还是很满意的,这样的他们,再也不可能威胁到自己,且能与奸臣斗。

卢俊义和宋江的结局,宋徽宗其实可以猜到,因为奸臣不会放过他们。

宋徽宗可以保,可保下他们两位,忠臣和奸臣之间的平衡便会打破,对朝局不利。

所以,宋徽宗装糊涂。

当得知宋江等人死后,他又利用他们树立典型,忠义的典型。

宋江等人死了,但他们的名望对奸臣也是一种压制。

宋江等人虽然死了,但与宋徽宗无关,都是奸臣的错,宋徽宗给他们立庙,这是贤德的表现。

奸臣和忠臣的斗争,最终胜利的不是他们其中之一,而是皇帝宋徽宗。

《水浒传》里宋徽宗的昏庸,其实是假的,他一点都不昏。

二、宋徽宗身为亡国之君,宋徽宗真的是一个昏君吗?

宋徽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昏君,他重用奸臣,百姓叫苦连天,靖康之耻的发生也和他有很大关系。宋徽宗在艺术方面颇有造诣,他写的字自成一派,他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但是却不是一位合格的君主。

宋徽宗刚刚登基的时候,因为有向太后的扶持,所以勉强能够处理好朝政。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宋徽宗开始形成了自己的政治立场,他和向太后逐渐离心。上任不久的宋徽宗很想变法,然而变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慢慢筹谋,激进的变法只会引起人们的反对。

太后在世的时候,宋徽宗的变法并未真正地实施,但是太后去世,就没有人可以约束住他,他便开始随心所欲地变法。他撤掉了左相章惇的职位,要知道章惇的能力很强,就算是他曾得罪过太后,太后也并未撤了他的官职,宋徽宗倒好,不但撤了他,还任命了蔡京为相,从此朝廷便落到了奸臣手里,间接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宋徽宗在位期间,全国百姓民不聊生,人们吃了这顿没有下顿,主要是因为宋徽宗实施了苛捐杂税,很多老百姓奋起反抗,如有名的方腊起义,这同样也加速了北宋朝廷的灭亡。面对各地爆发的农民起义,宋徽宗并没有重视,更没有安抚老百姓,导致失去了民心,成为了百姓心目中的昏君。

在宋徽宗的统治下,不止国家内部出现了很大的危机,对外宋徽宗也存在决策方面的错误。宋徽宗没有分析好局势,本来宋朝、金国和辽国三个国家可以相互制衡,谁也奈何不了谁,但是宋徽宗听信了金国的承诺,和金国联合灭了辽国。等到辽国被他们灭了之后,金国便把矛头指向了北宋,最终发生了震惊世人的靖康之耻,北宋灭亡,宋徽宗的昏庸是导致北宋灭亡的关键。

三、宋徽宗是昏君吗?

2世纪最初的25年,是宋徽宗统治的年代。宋徽宗是历史上有名的风流天子和昏君。他以蔡京为宰相,同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杨戬、朱勔、李彦、高俅等人结成反动的统治集团,使北宋的政治进入最黑暗、最腐朽的时期。宣和元年(1119年)和宣和二年,先后爆发了宋江、方腊领导的两次大的农民起义。宋徽宗虽然镇压和瓦解了这两次农民起义,渡过农民革命带来的一场统治危机,但是东北地区女真族的兴起,却使北宋王朝面临覆灭的命运。

早在政和元年(1111年),宋徽宗派大宦官童贯出使辽朝。了解辽朝的政治形势,童贯在这次出使过程中,遇到了燕人马植,向童贯献策取燕(今北京),深受童贯赏识,被童贯改名为李良嗣,带回开封。李良嗣向宋徽宗陈说辽天祚帝的荒淫和政治腐败,女真对辽恨之入骨,如能从登莱过海,与女真族结好,相约攻辽,则燕地可取。宋徽宗对此非常高兴,又赐姓赵,开始了谋取燕京的一系列活动。

当辽朝在金兵的进攻下,处于岌岌可危之时,宋徽宗、蔡京等人以为联合女真夹击辽朝,进而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时机已成熟。于是,重和元年(1118 年)宋廷以买马为名,遣使从登州(今山东蓬莱)渡海到辽东,同金朝商议共同伐辽的事宜。宣和二年(1120年)宋再遣赵良嗣等使金,遂与金订立“海上之盟”。双方约定:长城以南的燕云地区由宋军负责攻取,长城以北的州县由金军负责攻取;待夹攻胜利之后,燕云之地归于北宋,北宋则把前此每年送与辽朝的岁币,照数送与金朝。宋廷原以为据此便可轻易夺取燕云十六州,可是没料到辽军抵不住金兵的进攻,却不惧怕与腐朽不堪的宋军作战,结果宣和四年(1122年)北宋两次出兵攻打燕京,均被辽的燕京守兵打得大败。到这年年底金兵由居庸关进军,攻克燕京。这样金人就表示不再把燕云诸州交给北宋了。经过双方讨价还价,宋朝方面一再退让,最后金朝只答应把燕京及其所属的六州二十四县交给宋朝,却要宋朝每年除把原给辽朝的40万岁币交给金朝外,还要把这六州二十四县的赋税如数交给金朝。宋朝答应每年另交100贯作为燕京六州的“代税钱”,金朝才答应从燕京撤军,而在撤军时,金兵却把燕京的金帛子女官绅富户席卷而去,只把几座空城交给宋朝。

辽朝灭亡后,金朝最高统治集团从北宋对辽作战的表现,以及交涉交割燕云的过程中,已经看透北宋政治的腐朽和军事的无能,遂即乘胜侵犯北宋。于宣和七年(1125年)十一月分兵两路南下,西路由完颜宗翰率领从云中府(今山西大同)进攻太原府。东路军由完颜宗望率领,由平州(今河北卢龙)进取燕山府。两路约定攻下太原、燕山府后,西路军进出潼关北上洛阳与南渡黄河直向东京的东路军会师于开封城下。西路军在太原城遭到王禀领导的宋朝军民的顽强阻御,长期未能攻下,东路军到达燕山府,宋守将郭药师投降,金兵遂长驱直入,渡过黄河向东京进军。

宋徽宗听到金兵南下的消息后,不敢亲自担当领导抵抗敌人的责任,急忙传位给太子赵桓,企图南逃避难。赵桓即位,是为宋钦宗,改明年(1126 年),为靖康元年。这时朝野官民纷纷揭露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李彦、朱勔等“六贼”的罪恶,要求把他们处死,宋钦宗被迫陆续将蔡京等人贬官流放或处斩。

靖康元年正月,宋钦宗迫于形势起用主战派李纲为亲征行营使,部署京城的防御。李纲刚把京城守备设施布置就绪,完颜宗望所率金军就已兵临城下,向开封的宣泽门发起猛烈进攻。李纲组织开封军民坚守城池与金军展开激战,把攻城的金兵击退。完颜宗望见开封一时难以攻下,便施展“以和议佐攻战”的策略,宋钦宗原本就是一个畏葸惧战的昏君,便急忙派使者去金营议和。完颜宗望提出宋须交金500万两,银5000万两,牛马骡各1万头匹,驼1000头、杂色缎 100万匹,割让太原、中山(今河北定县)、河间三镇,尊金帝为伯父,以宋亲王、宰相作人质,送金军北渡黄河,才许议和。宋钦宗竟不顾一切,全盘答应完颜宗望的苛刻要求,下令在开封全城刮借金银运送给金军。李纲坚决反对同金军议和,宋钦宗就以宋兵一次夜间出击金营失利一事,追究李纲的责任,下令罢免李纲,废掉李纲主持的亲征御营司,藉以向金人表示议和的决心。

宋钦宗这一倒行逆施,激起了开封军民的愤慨,太学生陈东等在宣德门上书,要求复用李纲,罢免主张和议的李邦彦、张邦昌等人,几万人不约而同来到皇宫前,声援和支持陈东,要求宋钦宗接见,并砸碎登闻鼓,打死宦官几十人。宋钦宗不得已宣布再用李纲,为尚书右丞,让李纲主持京城四面的防御。这时宋朝各路勤王兵,约计20万人也已陆续赶到。

面对这种形势,完颜宗望知道以6万兵马孤军深入是难以攻下开封了,于是在得到宋钦宗同意割让三镇后,于靖康元年(1126年)二月率军撤离开封北还。完颜宗望北还,河北一线的战局虽暂时平静,而河东的战事却继续紧张进行着,从靖康元年二月至七月,宋军曾三次大规模入援太原,合计投入兵力40万人,均被金军击败,宋军主力耗折殆尽。

河北暂趋平静和河东战事胶着的军事形势,只是金军更大规模入侵的间歇。然而,以宋钦宗为首的腐朽统治集团却以为太平无事了。罢了有声望的老将钟师道的兵权,各路赶来的勤王兵也全被遣还,宋廷又恢复了以往文恬武嬉的故态。

主和派在朝廷重新占了上风。靖康元年六月,宋钦宗因为厌恶李纲屡言备边之策,借入援太原之际,派他为河东、河北宣抚使,强行把他赶出朝廷。八月,李纲因入援太原失利,又被罢去两河宣抚使之职。

靖康元年八月,金军在经过一个夏天的休整后,又以宋朝不如约割让太原、河间、中山三镇为口实,再次南侵。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分东西两路进兵。这时宋将王禀坚守太原已8个多月,因粮尽援绝,九月初三日被攻破。完颜宗翰乘胜南下,直逼黄河北岸的河阳(今河南孟县)。完颜宗望的东路军,也于十月初攻入河北重镇真定府(今河北正定)。金军的这次南侵已摆出了一举灭亡北宋的态势。宋钦宗却一心只想投降,以为可以继续用金帛赂使金军撤退,急忙派出一批批的使者到金营乞和,在军事上不做认真的准备。而朝廷内部的主和派唐恪、耿南仲等人坚主割地,遣返各地再次聚集的勤王军,撤除京城的防御工事。金军渡过黄河,完颜宗翰向宋廷提出要划黄河为界,河东、河北地归金朝,宋钦宗一一答应,并且亲自下诏给两路百姓,劝谕他们“归于大金”。

由于宋廷不在军事上作认真准备,两路金军未遇大的抵抗,便顺利向东京挺进。十一月金军前锋到达东京城外,闰十一月初金军东西两路会师开封城下,对开封展开攻势。开封城内兵力有限,士气不振,宋廷于危急之际,竟派郭京带领“六甲神兵”出战,大败溃散,东京城被攻破。

虽然东京城破,统治者依然决意投降,但开封军民不愿作亡国奴,抗敌情绪很高,要求参战的人达30万之多。金军见开封军民已准备展开巷战,不敢贸然进占全城。于是故伎重施,放出“和议”的空气,向宋王朝索取1000万匹绢,100万锭金,1000万锭银等钱帛。然而至此危在旦夕之时,宋钦宗仍不能醒悟,他派宰相何栗去金营乞和,完颜宗翰和宗望却要宋钦宗亲自到金营商议割地赔款之事,钦宗不得已进了金营求降,献上降表,并秉承金人的意旨,下令各路勤王兵停止向开封进发,对自发组织起来准备抵抗的民众进行镇压,然后金军大肆搜括宋朝宫廷内外的府库,以及官、民户的金银钱帛。当时正是严冬季节,大雪纷飞,被掳掠一空的开封人民遭受饥寒无情的袭击,冻死、饿死的人不计其数。宋朝腐朽统治者的投降政策,使开封人民遭受难以言状的灾难。

靖康二年(1127年)正月,金军先后把宋徽宗、宋钦宗拘留在金营,二月六日金主下诏废宋徽宗、宋钦宗为庶人,另立同金朝勾结的原宋朝宰相张邦昌为伪楚皇帝。四月初一日金军俘虏徽、钦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戚等3000多人北撤。宋朝皇室的宝玺、舆服、法物、礼器、浑天仪等也被搜罗一空满载而归。北宋从此灭亡。

四、宋徽宗赵佶真的是一个昏君吗?

宋徽宗赵佶是个昏君,他在位期间任用奸臣,对内横征暴敛民不聊生,对外导致了靖康之耻,是有名的昏君。

宋徽宗在艺术方面很有成就,并且创立了自己独特的字体,为艺术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宋徽宗作为皇帝,没有政治头脑,在位期间毫无作为,任用奸臣和决策错误,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一、宋徽宗任用奸臣,使朝政一塌糊涂。

宋徽宗本来无缘皇位,但是他的哥哥早死,他在太后的扶持之下成为了皇帝,他本人对政务一窍不通,当了皇帝之后,导致内部斗争不断,后来他重用蔡京等人,使朝廷被奸臣把持,内政治理方面一塌糊涂,为北宋灭亡埋下了祸根。

二、宋徽宗对内横征暴敛,导致农民起义不断。

宋徽宗当了皇帝之后,他本人对底层百姓没有任何优待,反而加重了税收,导致民不聊生,最后很多人揭竿而起,宋徽宗时期的方腊起义,曾经规模巨大,导致了北宋统治的基础受到了影响。

宋徽宗时期不断爆发农民起义,可见当时百姓生活非常困苦,但是宋徽宗对此视而不见,并且没有安抚好民众,导致内部统治出现了问题。

三、宋徽宗对外策略失误,导致北宋被金国所灭。

宋徽宗时期,金国崛起之后和辽国有很深的矛盾,当时三国鼎立,对北宋稳定十分有利,但是宋徽宗决策事物,相信了金国的承诺,和金国联手灭辽,导致辽国灭亡之后,金国没有了任何威胁,开始南征北宋,导致北宋面临金国的讨伐,最终被金国所灭。

宋徽宗在用人、用兵和内政管理方面都没有成就,甚至他在位期间加速了北宋的灭亡。大家对此有什么其他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五、宋徽宗是昏君吗

宋徽宗是昏君,他是历史上有名的风流天子和昏君。宋徽宗重用的蔡京等打着绍述新法的旗号,无恶不作,政治形势一落千丈,过分追求奢侈生活,自称“教主道君皇帝”。

他以蔡京为宰相,同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杨戬、朱勔、李彦、高俅等人结成反动的统治集团,使北宋的政治进入最黑暗、最腐朽的时期。宣和元年(1119年)和宣和二年,先后爆发了宋江、方腊领导的两次大的农民起义。

六、宋徽宗是昏君吗?

他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昏君、亡国之君,靖康之变的直接缔造者。执政初期,他尚能纳谏,但随后由于重视了大批奸臣,国政不修。高俅这种奸臣都排不进北宋六贼之内!你说当时朝政都已经昏庸到何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