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混凝土初凝时间,终凝时间

凝结时间分为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初凝时间为水泥加水拌合起,至水泥浆开始失去塑性所需的时间。终凝时间从水泥加水拌合起,至水泥浆完全失去塑性并开始产生强度所需的时间。水泥凝结时间在施工中有重要意义,初凝时间不宜过短,终凝时间不宜过长。 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不得早于45min,终凝时间不得迟于390min;普通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不得早于45min,终凝时间不得迟于600min。

其实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我们不知道你的混凝土的配比,不知道你混凝土是否掺加了缓凝剂,也不知道你们掺加的缓凝剂的缓凝时间是几个小时,因为有的工程混凝土的缓凝时间申请8~12个小时呢(比如:底板混凝土);但正常情况下混凝土初凝时间为3~4个小时。

任何混凝土没有一个具体的初凝时间范围,凝结时间的选择是依据施工条件和施工情况决定的。夏季高温天气、运距远宜选择缓凝型减水剂。达到初凝时间的混凝土已经失去塑性,如果勉强用下去,那个部位的混凝土强度就有可能不够。砼的初凝时间,是根据当时的气温、砼标号、是否掺外加剂等其它因素,一般为3~4小时,如当天气温高于35度,应适当的缩短,当砼内掺入外加剂(缓凝剂、减水剂),就应当适当的延长。

水泥初凝时间不合要求,该水泥报废;终凝时间不合要求,视为不合格。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一般是根据水泥品种而定,基本没有统一的时间,但是有个大致范围就是2-3小时。 如果加入早凝剂,初凝时间大致可以缩短到半小时;如果加入缓凝剂,初凝时间可以延长到5-10小时。 具体的初凝时间一般由试验决定,而且是每家工厂的每一批水泥都要做试验。初凝时间是指水泥加水拌和到水泥浆开始失去可塑性的时间;终凝时间是指水泥加水拌和到水泥浆完全失去可塑性并开始产生强度的时间。为保证水泥浆在工程施工中有足够的时间处于塑性状态,以便于操作使用,国家标准规定了水泥的最短初凝时间;为使已形成工程结构形状的水泥浆尽早取得强度,以便能够承受荷载,国家标准规定水泥终凝时间不得迟于规定的时间。

从水泥浆体结构的形成过程可知,必须使水化产物长大、增多到足以将各种颗粒初步联接成网,形成凝聚结构,才能使水泥浆体开始凝结。从水泥浆体的流变特征看,必须将外力增加到一定程度,所产生的剪应力将形成的网状结构拆散,才能使浆体流动。通常将拆散网状结构所需的剪应力称为“屈服值”。水泥拌水后,屈服值立即随水化的进展而提高,然后变慢,接着再以更快的速度上升。一般认为,开始的屈服值提高是由于快速形成了钙矾石;水泥中如有半水石膏存在,还会有二水石膏形成的原因。至于屈服值的第二次快速上升则归结于硅酸三钙强烈水化所形成的C-S-H。

所谓“初凝时间”实际上相当于屈服值提高到某一规定数值,即将开始第二次快速上升的时间。由此可以表明,初凝时间既决定于铝酸三钙和铁相的水化,也与硅酸三钙的水化密切相关;而初凝到终凝的凝结阶段则主要受硅酸三钙水化的控制。

水泥试验条件规定如下:试验室温度应为17~25℃,相对湿度大于50%;养护箱温度为20±1℃;水泥试样、标准砂、拌和水及试模的温度均应与试验室温度相同;试验用水须为洁净的淡水。

(1)国家标准规定水泥初凝时间不得早于45min,一般为1~3h;终凝时间不得迟于12h,一般为5~8h。

(2)测试方法是在水泥中加入标准稠度的用水量,制成净浆试模,由加水时起,至凝结时间以测定仪的试针沉入净浆中距底板0.5~1.0mm的时间为初凝时间,至试针沉入净浆中不超过1.0mm的时间为终凝时间。

二、什么叫做混凝土的初凝

水泥初凝,是指硅酸盐系水泥为干粉状物,加适量的水并拌合后便形成可塑性的水泥浆体,水泥浆体在常温下会逐渐变稠直到开始失去塑性,这一现象称为水泥初凝。

当水泥与水混合之后,水化反应立刻在水泥颗粒表面发生生成的胶体状水化产物聚集在颗粒表而形成水化物膜层,使化学反应减慢,此阶段的水泥浆既有流动性又有可塑性。

随着生成的胶体状水化产物不断增多,膜层增厚并相互连接构成疏松的网状结构,使浆体逐渐失去流动性,这就是水泥的初凝,继而完全失去可塑性,并开始产生结构强度,即为终凝。

扩展资料:

一、初凝准备:

1、测量仪器

测量水泥初凝时间所用的设备为维卡仪。维卡仪就是平时所说的水泥稠度测定仪。主要包括刻度尺、滑动杆、测试针、器皿等。

其中测试针包括测稠度杆、测初凝的细针和测终凝的粗针。平时不做试验时,滑动杆要装上稠度杆,防止破坏重力杆的丝扣。

2、准备工作

测定凝结时间前,应先检查仪器滑动部分在支架中能否自由滑动,同时检查试杆降至净浆表面时,指针应对准标尺零点,否则应予以调整。

测定凝结时间前,应卸下稠度试杆,换以试针,同时检查试针与圆模顶接触时指针是否对零,否则应予调整。

每次测定前,首先应将仪器垂直放稳,不宜在有明显振动的环境中操作。每次测定完毕均应将仪器工作表面擦拭干净并涂油防锈。滑动杆表面不应碰伤或存在锈斑

二、注意事项:

测定时应注意,在最初测定的操作时应轻轻扶持金属柱,使其徐徐下降,以防试针撞弯,但结果以自由下落为准;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试针沉入的位置至少要距试模内壁。

临近初凝时,每隔测定一次,临近终凝时每隔测定一次,到达初凝或终凝时应立即重复测一次,当两次结论相同时才能定为到达初凝或终凝状态。

每次测定不能让试针落人原针孔,每次测试完毕须将试针擦净并将试模放回湿气养护箱内,整个测试过程要防止试模受振。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水泥初凝

百度百科-混凝土

三、混凝土初凝终凝怎么界定?

一般用贯入阻力仪测定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测定时,先用5mm筛从拌合物中筛取细砂浆,按一定方法倒入特定容器中,然后每隔一定时间测定砂浆贯入一定深度时的贯入阻力,并绘制时间与贯入阻力关系曲线图。一般以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贯入阻力。图中贯入阻力为3.5MPa和28MPa对应的时间即分别为初凝和终凝时间。

混凝土初凝终凝时间也就是水泥的初凝终凝时间,普通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不得早于45min,终凝时间不得迟于10h,如果加入早强剂或缓凝剂,时间有不一样。

四、混凝土初凝终凝怎么界定

混凝土初凝和终凝时间是受早强剂、缓凝剂、温度、坍落度、泵送和非泵送影响的,一般情况下用肉眼观察:初凝,混凝土中游离水散尽,不能用振捣棒再振捣时为初凝;终凝,人踩在混凝土表面没有脚印为终凝。施工现场时间上是无法确定的,只能的实验室才能确定。

五、什么是混凝土的初凝和终凝????

就内因而言,混凝土的初凝和终凝主要受到胶凝材料组分和外加剂的影响。胶凝材料的活性越大,如水泥中C3A含量高、水泥和矿渣细度大都可能使得初凝时间提前。外加剂,特别是速凝剂和缓凝剂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控制混凝土的初凝和终凝。甚至有的缓凝剂可以无限期延缓混凝土得凝结时间,外加剂与水泥(或者其他胶凝材料)发生不相容情况,造成的混凝土事故之一就是混凝土的工作性迅速损失(凝结时间异常)。从外因而言,影响混凝土得凝结时间主要是温度。温度越高,凝结时间越提前。初凝和终凝的准确测定一直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情,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贯入阻力法,可参见ASTM C403 penetrotion resistance method.其他一些方法,如可以采用超声波或者电测法。在初凝和终凝前后,超声波在混凝土的传播速度会发生较大变化,据此判定初凝和终凝时间。同样,借助凝结前后,混凝土的电导率(或者电阻率)的显著差异也可以对凝结时间进行判断。凝结前,混凝土无法测定其强度,强度发展曲线很难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