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常见的数量关系有哪些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10、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11、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12、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13、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14、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小学数学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分类归纳

在小学教学基本类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中,可分为十一种:加法2种;减法3种;乘法2种;除法4种现分述如下:

一、加法的种类:(2种)

1.已知一部分数和另一部分数,求总数。

例:小明家养灰兔8只,养白兔4只。一共养兔多少只?

想:已知一部分数(灰兔8只)和另一部分数(白兔4只)。求总数。

列式:8+4=12(只)答:(略)

2.已知小数和相差数,求大数。

例:小利家养白兔4只,灰兔比白兔多3只。灰兔有多少

只?

想:已知小数(白兔4只)和相差和(灰兔比白兔多3只),求大数。(灰兔的只数。)

列式:4+3=7(只)

答:(略)

二、减法有3种:

1.已知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

例:小丽家养兔12只,其中有白兔8只,其余的是灰兔,灰兔有多少只?

想:已知总数(12只),和其中一部分数(白兔8只),求另一部分数(灰兔有多少只?)

列式:12—8=4(只)

2.已知大数和相差数,求小数。

例:小强家养白兔8只,养的白兔比灰兔多3只。养灰兔多少只?

想:已知大数(白兔8只)和相差数(白兔比灰兔多3只),求小数(灰兔有多少只?)

列式:8-3=5(只)

3.已知大数和小数,求相差数。

例:小勇家养白兔8只,灰兔5只。白兔比灰兔多多少只?

想:已知大数(白兔8只)和小数(灰兔5只),求相差数。(白兔比灰兔多多少只?)

列式:8-5=3(只)

三、乘法有2种:

1.已知每份数和份数。求总数。

例:小利家养了6笼兔子,每笼4只。一共养兔多少只?

想:已知每份数(4只)和份数(6笼),求总数(一共养兔多少只?)也就是求6个4是多少

。用乘法计算。

列式:4×6=24(只)

本类应用题值得一提的是,一定要学生分清份数与每份数两者关系,计算时一定不要列反题。不得改变两者关系。

即:每份数×份数=总数。

决不可以列式:份数×每份数=总数。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例:白兔有8只,灰兔的只数是白兔的2倍。灰兔有多少只?

想:白兔有8只,灰兔的只数是白兔的2倍,也就是说:灰兔有白兔只数两个那么多,就是求2个8只是多少?

列式:8×2=16(只)

四、除法有4种:

1.已知总数和份数,求每份数。

例:小强有15个苹果,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平均每盘放几个苹果?

想:已知总数(15个),份数(放3盘)。求每份数(每盘放几个?)也就是把15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列式:15÷3=5(个)

2.已知总数和每份数,求份数。

例:小强有15个苹果,每5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想:因为已知总数(15个苹果)和每份数(5个放一盘)求可以放几盘?也就是看25里面有几个5,就可以放几盘?

列式:15÷5=3(盘)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例:小勇有15个苹果,有5个梨,苹果的个数是梨的几倍?

想:看苹果的个数里面有几个梨的个数,就是梨的几倍。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列式:15÷5=3

4.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来计算。)

四年级数学数量关系

小学四年级数学《常见的数量关系》的教案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和总价,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含义,理解、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以及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并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答列式。

(1) 每个文具盒10元,5个文具盒多少钱?

(2) 50元钱买文具盒,每个10元,可以买多少个?

(3) 50元钱买了5个同样的文具盒,每个多少钱?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2.学生列式。

(1)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50千米,3小时行多少千米?

(2)一辆汽车行了150千米,每小时行50千米,行了多少小时?

(3)一辆汽车3小时行了15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算式,然后口答、校对。

二、教学新课

1.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过许多应用题,知道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里,有各种数量关系,并且已接触了许多数量关系。像上面做的题里有哪些数量呢,这些数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板书课题)。

2.教学例1。

(1)出示例1,学生读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列式解答。

学生口答算式和得数,老师板书。

(2)教学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含义。

提问:这两道题都是说的哪一方面的事?

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怎样的问题?

说明:这两道题都是讲的买商品的价钱的事,这里的每枝铅笔2角、每个排球55元,这样的每一件商品的价钱是单价,(板书:单价)3枝、4个这样买的件数是数量,(板书:数量)一共用的钱是总价(板书:总价)。

提问:你的数学书的单价是多少?你知道自己文具盒的单价吗?

请你来说一说下面的单价、数量和总价。

学校买20套校服,花了600元,每套30元。

(3)概括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

谁来说一说,第(1)题里铅笔的单价、数量各是多少,求出了什么?是怎样求的?第(2)题里的单价、数量各是多少?求的什么?怎样求的?这两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从上面的两题里,你发现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板书:单价数量=总价)?

〔评析:让学生观察不同的数量,思考求的什么数量,是怎样求的,既可以巩固刚学到的量的概念,又是对这两题计算方法的分析。接着引导寻找共同特点,归纳数量关系,就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综合、抽象和概括。这样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对具体问题的感知、分析的基础上认识抽象的数量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提问:请同学们根据这个关系想一想,如果知道总价和单价,可以求什么?怎样求(板书:总价单价=数量)?

追问:为什么求数量用总价除以单价?

提问:再想一想,如果知道总价和数量,可以求什么?怎样求?你是怎样想到的(板书:总价数量=单价)?

(4)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这里一组三个数量关系式,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你觉得只要记住了哪一个,就能记住其他的两个?根据什么知识来记其他的两个?

小结:我们从这里的三个数量关系式可以看出,根据单价、数量和总价三个量的关系,只要知道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我们在记这一组数量关系式时,只要记住单价数量=总价,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想出总价单价=数量和总价数量=单价。

3.组织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读题。提问:例1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指名学生先口头举出例子,说明求总价的问题。

提问:谁还能举一个求数量的例子?求单价的呢?

(2) 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这里应用了哪几个数量关系式?在单价、数量和总价三个量里,要求一个量,需要知道几个量?

指出:在单价、数量和总价里,只要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4.教学例2。

(1)出示例2,学生读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列式解答。

学生口答算式和得数,老师板书。

(2)提问:这两道题都是说的哪一方面的.事,也就是行程问题,其中每小时45千米、每分钟行70米这样在一个单位时间里行的路程,是速度,(板书:速度)所用的2小时、6分是行走的时间,(板书:时间)求出的90千米、420米这样的一共行的路是路程。(板书:路程)

(3)提问:第(1)题里汽车的速度是多少?行走的时间呢?求出的结果是什么数量?是怎样求的?

第(2)题里小东行走的速度和时间各是多少?求出的是什么?怎样求的?

这两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从这两题里,你发现了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板书:速度时间=路程)?

提问:如果知道路程和速度,可以求什么?时间怎样求?你是怎样想到的(板书:路程速度=时间)?

根据数量关系式,求速度需要哪两个条件?怎样求?为什么要这样求(板书:路程时间=速度)?

(4)这里主要记住哪一个,就能记住其他的两个?根据什么知识可以从乘法的关系式想出其他的两个?

请大家把这三个数量关系式齐读一遍。

小结:速度、时间和路程是一组联系紧密的数量,只要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记这一组数量关系式时,只要记住速度时间=路程,就可以根据乘除法的关系,想出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5.组织练习。

(1) 下面的条件中各是什么数量关系?

①轮船5小时行125千米。

②火车从南京到上海每小时行驶61千米,共行驶305千米。

③小华从家到学校要走800米,小华要走16分钟,每分钟走50米。

(2)做练一练第3题。

读题。让学生举例说明求路程的问题。

哪位同学举出一个求时间的问题?你能举出一个求速度的问题吗?

(3) 做练一练第4题。

指名学生说数量关系。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怎样求路程?怎样求时间?求速度呢?

三、课堂小结

这堂课学习的是哪两组常见的数量关系?你能具体说一说这两组数量关系吗?我们主要记住哪两个,就能想出其余的数量关系式吗?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二第1、2题。

常见的数学数量关系式有哪些?

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本金*利率=利息

单价*数量=总价

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每份数*份数=总数 速度=时间*路程

本金*利率*时间=利息

植树问题中的主要数量关系是:间隔数×每个间隔的米数=一共的米数;

锯木头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锯的次数×锯一次用的时间=一共要的时间;

爬楼梯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式是:楼梯的级数÷每两层楼之间楼梯的级数=楼梯的段数.

敲钟问题的主要关系式是:等待的次数×等待一次用的时间=一共用的时间

成活率=成活棵数/总棵数

合格率=合格/总数

常见的数量关系有哪些

【常用的数量关系】

收入-支出=结余 ,收入-结余=支出,支出+结余=收入,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单产量×数量=总产量,总产量÷数量=单产量,总产量÷单产量=数量,每份数×份数=总份数,总份数÷份数=每份数,总份数÷每份数=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