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的特产有哪些?

1、热干面,与山西刀削面、两广伊府面、四川担担面、郑州烩面并称为中国五大名面,是颇具特色的过早小吃

2、面窝,是武汉地方性小吃之一,通常只在早餐时间(武汉人称为过早)提供。因四周厚而中间薄得干脆成了一个小洞,呈凹状,武汉人不习惯叫它“面凹”,而叫它“面窝”。

3、老通城豆皮,是武汉人“过早”的主要食品之一,也是武汉民间极具特色的传统小吃。其形方而薄,色金而黄,味香而醉。

4、武昌鱼,得名已有1726年的历史,武昌鱼的学名一一团头鲂;历代诗人,以武昌鱼借喻乡关之情,武汉市洪山区东南隅靠近梁子湖,梁子湖是武昌鱼的母亲湖。洪山区有可养鱼淡水水面172万公顷,年产鲜鱼两千万公斤。

5、洪山菜薹,俗称红菜苔,色紫红、花金黄,是武汉地区的特产。据史籍记载,红菜苔在唐代已是著名的蔬菜,历来是湖北地方向皇帝进贡的土特产,曾被封为“金殿玉菜”,与武昌鱼齐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硚口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江汉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洪山区

武汉特产有哪些?

武汉特色小吃有热干面,三鲜豆皮,面窝,糍粑等。

1,热干面

热干面(Hot dry noodles)是武汉最出名的小吃之一,有多种做法,其采用碱水面,并以食油,芝麻酱,色拉油,香油,细香葱,大蒜子,萝卜丁,酸豆角,卤水汁,生抽等为辅助材料。热干面色泽黄而油润,味道鲜美,由于热量高,也可以当作主食,营养早餐,补充人体所需的能量。

2,三鲜豆皮

三鲜豆皮是湖北省武汉市的一道著名小吃,也是武汉人早点(武汉人称“过早”)的主要食品之一。三鲜豆皮是糯米和豆皮合作而成,以馅中有鲜肉,鲜蛋,鲜虾(或鲜肉,鲜菇和鲜笋)而得名。

3,面窝

面窝是湖北省武汉市的特有的著名小吃之一,通常只在早餐时间(武汉人称为“过早”)提供。因四周厚而中间薄得干脆成了一个小洞,呈凹状,武汉人不习惯叫它“面凹”,而叫它“面窝”。

4,糍粑:

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糍粑是用熟糯米饭放到石槽里用石锤或者芦竹(因地方差异,有的也用竹来代替)捣成泥状制作而成,一般此类型的食物都可以叫做糍粑。

扩展资料:

武汉,简称“汉”,别称江城,是湖北省省会,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市,特大城市,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联勤保障部队机关驻地。截至2019年末,全市下辖13个区,总面积8569.1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121.2万人,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1.56万亿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武汉

湖北武汉有哪些土特产?

不少出去旅游的朋友,总会想着带点特产手信回去与人分享或者赠送亲朋好友。那么武汉特产有哪些?下面整理了武汉十大特产,这些武汉土特产有黄陂荸荠、蔡甸莲藕、蔡甸藜蒿 、梁子湖大河蟹 、黄陂荆蜜、江夏子莲等等

1、黄陂荸荠

黄陂荸荠生产地域范围为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这里所产黄陂荸荠具有球茎扁圆、脐平,表皮枣红色,肉脆色白、汁多渣少及味甜等,纵径≥2.0cm,横径≥4cm;单个球茎重≥20g。黄陂区处于江汉河湖水网的边缘地带,境内河流湖泊纵横交织,水利资源丰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四季分明。春季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凉爽少雨,冬季干冷。有利于黄陂荸荠的生长。

2、蔡甸莲藕

蔡甸莲藕,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特产,具有独特品质,不仅莲藕外观通长肥硕、质细白嫩、藕丝绵长,而且口味香甜、生脆少渣、极富营养,药用食补两宜。蔡甸城关建镇于晋,莲花湖环抱古镇,湖水清澈,湖泥肥沃,由于汉江多次改道,洪水泛滥,矿物质淤积,为蔡甸莲藕的生长提供了物质基础。

3、蔡甸藜蒿

蔡甸藜蒿,主产区在武汉市蔡甸区。藜蒿学名狭叶艾,又名芦蒿、柳蒿、水蒿、青艾等。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五卷记载:藜蒿气味甘甜无毒,主治五胀邪气,风寒湿脾,补中益气,长毛发,久食轻身,耳聪目明,防衰。中医认为其除食用之外还有清热、利湿、杀虫之功能。蔡甸藜蒿的种植区域多为以垄岗为主体的丘陵性湖沼平原,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具有热丰、水富、光足的气候特征,满足藜蒿生长所需的各种条件,加之境内湖泊星罗棋布,蔡甸藜蒿基地所在区域内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适宜蔡甸藜蒿生长。

4、梁子湖大河蟹

武汉梁子湖大河蟹螃蟹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A高于其他陆生及水生动物,维生素B2是肉类的5-6倍,比鱼类高出6-10倍,比蛋类高出2-3倍。养殖区域北边较为平坦,南边多丘陵,通过灌口闸与长江相通。兼有北、中亚热带的气候特点,全区光、热、水资源丰实。气候温暖,多年平均气温16-17℃,季节分配夏多冬少,最高值出现在8月份,最低值一般在冬季,两者都有从西南向东北递增的规律。全区总积温5563℃,持续日数在180到190天之间,正因养殖区日照实数较多,为湖泊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充足的光能条件。

5、黄陂荆蜜

黄陂荆蜜,为中国四大名蜜之一,荆蜜源自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主要野生植物荆条花,主产地在以山林和丘陵地带为主的木兰生态旅游区。黄陂荆蜜,为荆花蜜,呈浅琥珀色,结晶纯白,细腻,味道芳香,甜而不腻,品质纯正,在蜜中属上品。该蜜营养丰富。荆蜜果糖含量比一般蜂蜜要高3%,淀粉活性酶更是一般蜂蜜的2倍以上。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主产地在以山林和丘陵地带为主的木兰生态旅游区。

6、江夏子莲

江夏子莲是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特产。江夏子莲鲜莲蓬扁平型、绿色,心皮数25~32个,结实率75%以上;壳莲卵圆形、黑褐色、纵径1.45~1.72cm、横径1.2~1.52cm,百粒重量140~160g;红莲子(去壳带种皮)红褐色;鲜莲子卵圆形、绿色,肉乳白、气味清香、味甜、芯苦涩;磨皮白莲近圆形、浅黄白色、百粒重量90~110g。江夏区属中亚热带过渡的湿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鲜明,亚热带大陆季风气候特征十分明显。有利于子莲早春管理。

7、法泗大米

法泗大米历史悠久,始于唐开元以前。法泗大米蒸煮时有自然的清香味,米饭口感润滑细腻、清香味绵、粘性适中、适口性好,米饭表面有油光润泽,凉后不回生。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法泗镇桂子山、金水河流域一带,土地肥沃,雨量适宜。土壤类型为冲击淤积而成的潮土类、水稻土类,耕作层20cm至30cm,土壤pH值6.5至7.5,土壤有机质含量≥2%。由于地理环境独特,这里出产的大米粒型均匀,色泽鲜明,油质透明、清晰,呈玻璃状,无白肚,在同类大米中首屈一指,占有得天独厚之优。

8、李集香葱

李集香葱产于武汉市新洲区,李集香葱因独具的地理条件和资源环境,融合现代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生产的李集香葱,植株丛生直立,株高30-35厘米。葱叶为中空细管状,长23-26厘米,横径0.3-0.4厘米;葱白较短,长3-5厘米,近根部渐粗,鳞茎膨大不明显;新洲区李集街是武汉市特色蔬菜种植的著名乡镇之一,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有利于发展李集香葱种植业。李集香葱种植区域为倒水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为由倒水河改道形成的潮泥砂土,土壤肥沃,土层松厚,有机质含量丰富,适宜于种植香葱。

9、汉南甜玉米

中国的鲜食甜玉米起源于湖北,湖北的鲜食甜玉米起源于汉南。汉南的鲜食甜玉米堪称'中国一绝',富含维生素A、B1、B2、C、矿物质及游离氨基酸等,易于人体消化吸收,含糖量高达20%,是常规品种玉米的1倍左右,比西瓜还要甜。汉南甜玉米产地范围为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邓南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可向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

10、黄陂脉地湾萝卜

萝卜在历史上又称莱菔、芦菔、温菘、土酥,肉质根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成分,具有帮助消化、清凉止咳、降低胆固醇以及防癌等作用,其根、叶、种子均可作药用,对人体健康有许多好处, 是中国园艺史上重要的大众蔬菜。武汉市黄陂区是华中地区蔬菜优势产区之一,地处我区南北过渡带,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既拥温光水之盛,又兼昼夜温差较大之利。土质疏松、肥沃,灰黑色,黄陂脉地湾萝卜种植历史悠久,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结合山间泉水灌溉的传统种植方法,造就了黄陂脉地湾萝卜独特的品质特征。

武汉特产有哪些 武汉的特产有哪些

1、热干面是武汉最著名的食物之一,是武汉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成为他们心目中在全国的小吃代表中占有一席之地的武汉食物代表。

2、汉鸭脖子 鸭脖子,又名酱鸭脖或酱鸭脖子,属于酱汁类食品(主要是酱板鸭,包括酱鸭翅、酱鸭脖、酱鸭拐、酱鸭掌、酱鸭舌、酱牛肉、酱板鱼、酱板干子、酱板藕等)最早起源流传于清朝洞庭湖区的常德,经湖南流传至四川和湖北,近年来风靡全国。

3、黄陂马蹄是湖北武汉黄陂区的特产。黄陂荸荠,球茎扁圆、脐平,表皮枣红色,肉脆色白、汁多渣少、味甜。“黄陂荸荠”保护区面积达5622公顷,年产16800吨,成为全国荸荠主产区之一.黄陂荸荠,适宜种植区有武汉市黄陂区六指街、前川街、横店街、罗汉街、李集街、蔡榨街、三里桥街等行政区域内水田范围,球茎扁圆、脐平,表皮枣红色,肉脆色白、汁多渣少、味甜。

4、蔡甸莲藕,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特产,具有独特品质,不仅莲藕外观通长肥硕、质细白嫩、藕丝绵长,而且口味香甜、生脆少渣、极富营养,药用食补两宜。 

5、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法泗镇桂子山、金水河流域一带,土地肥沃,雨量适宜。 由于地理环境独特,这里出产的大米粒型均匀,色泽鲜明,油质透明、清晰,呈玻璃状,无白肚,在同类大米中首屈一指,占有得天独厚之优,被称为“法泗大米”。

6、武汉梁子湖大河蟹,全生态养殖,中国唯一两个原产地标志之一。武汉梁子湖大河蟹螃蟹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A高于其他陆生及水生动物,维生素B2是肉类的5-6倍,比鱼类高出6-10倍,比蛋类高出2-3倍。

7、舒安藠头,是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舒安乡特产,2010年,经国家质检局审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项目”。据元《农桑辑要》记载,早在南宋时期,江夏区梁子湖沿岸已开始大面积种植藠头,从来未间断,其产量以舒安、徐和、燎原为最丰,是湖北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拳头产品。

8、作为四大名蜜之一,荆蜜源自武汉市黄陂区主要野生植物荆条花,主产地在以山林和丘陵地带为主的木兰生态旅游区。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此处荆花花期达36天左右,比其他地区长约15天,荆蜜果糖含量比一般蜂蜜要高3%,淀粉活性酶更是一般蜂蜜的2倍以上。 

9、湖北的甜玉米,起源于武汉,而武汉的甜玉米起源于汉南,汉南是全国最早种植超甜玉米的地区之一。汉南甜玉米有“水果型玉米”之称,既可生食,又可熟食,是玉米家族中的“娇宝宝”。

10、洪山菜苔仅产于武汉市弄昌洪山寺一带,菜茎为红色,较一般菜苔粗。用油爆炒后酥嫩香软,略带甜味,是蔬菜中的佳品。产于湖北武昌。 又名红菜苔,俗称油菜苔,简称菜苔。

武汉特产有哪些

武汉特产有哪些

对于武汉,大家都比较了解,这是湖北省的省会,也是比较著名的旅游城市,当地不仅有诸多旅游景点,还有许多历史景观,作为旅游景点是不错的选择,此外,还有什么特色的东西,武汉特产有哪些呢?下面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武汉有什么特产可以带,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周黑鸭

周黑鸭属于酱汁类食品(主要是麻辣诱惑鸭脖,酱板鸭、包括酱鸭翅、酱鸭脖、酱鸭拐、酱鸭掌、酱鸭舌、酱牛肉、酱板鱼、酱板干子、酱板藕等),最早起源流传于清朝洞庭湖区的常德。

孝感米酒

孝感米酒是湖北省的传统的地方风味小吃,具有千年历史的地方名吃,选料考究,制法独特,它以孝感出产的优质糯米为原料,以孝感历史承传的'凤窝酒曲发酵酿制而成。孝感米酒白如玉液,清香袭人,甜润爽口,浓而不沽。

南北二荡八眼藕

南北二荡八眼藕,是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特产。南北二荡八眼藕,生食脆嫩香甜,炖汤有温补功效。南北二荡八眼藕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食材特点:南北二荡八眼藕是烧菜味道很美。

孝感麻糖

湖北孝感地区的特色地方名产孝感麻糖,被美食家评价为香、甜、薄、脆、老少咸宜的风味佳品,早已闻名于全国。麻糖以香、甜、薄、脆的独特风味闻名于世,具有香而不艳,甜而不腻,回味无穷,形似玉梳白似壁。

汉南甜玉米

湖北的甜玉米,起源于武汉,而武汉的甜玉米起源于汉南,汉南是全国最早种植超甜玉米的地区之一。汉南甜玉米有“水果型玉米”之称,既可生食,又可熟食,是玉米家族中的“娇宝宝”。其甜玉米因种子干瘪,在生产管理上比其他玉米难度更大。在种植上,其它地方大多用营养钵育苗移栽,才可保全苗,而汉南的土质以沙壤性质为主,非常适宜甜玉米种植,因此才会口感纯正香甜、柔嫩皮薄、风味独特。

蔡甸西甜瓜

蔡甸西甜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超甜小西瓜和厚皮甜瓜的合称,产于武汉市蔡甸区。1997年蔡甸区从日本、韩国等地引种,如今发展西甜瓜产业已有17年历史,是湖北省最大的高档礼品瓜生产基地。

梁子湖大河蟹

武汉梁子湖大河蟹,全生态养殖,中国唯一两个原产地标志之一。武汉梁子湖大河蟹螃蟹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A高于其他陆生及水生动物,维生素B2是肉类的5-6倍,比鱼类高出6-10倍,比蛋类高出2-3倍。

;

武汉的特产有哪些

离开武汉前,你一定会想到要买些武汉特产礼物回去赠予亲朋好友,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武汉的特产有哪些吧。

武汉特产有哪些?

热干面

热干面是武汉的特色小吃,与北京的炸酱面、河南烩面、山西的刀削面、四川担担面同称为中国五大名面。热干面的面条纤细根根有筋力,色泽黄而油润,滋味鲜美。拌以香油、芝麻酱、五香酱菜等配料,色香味俱全。武汉热干面可谓享誉全国乃至世界。在第二届中国饭店文化节暨首届中国面条文化节上,评选出了“中国十大面条”,武汉热干面排在首位,名声噪起。

周黑鸭

采用特殊工艺和神秘配料制作的周黑鸭“味道的确很好”,刚入口时“有点甜”,然后“越来越辣”,吃完了“嘴边还留有余香”,它皮黑肉嫩、醇厚不腻、香鲜美味,具有香、辣、麻、酥、嫩的特点,而且肉质精到、鲜嫩诱人,不仅闻的香,看了更让人欲罢不能;非常适合啃食、下酒,是难得的休闲美食。

武昌鱼

武昌鱼肉质嫩白,含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因毛泽东“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的词句,使武昌鱼更为闻名遐迩。烹制方法多种多样,十分讲究,其中最负盛名的是清蒸武昌鱼,一般用一公斤左右的鲜活樊口鲂鱼作主料,辅以火腿、香菇、冬笋、鸡汤等十多种配料调料,上笼清蒸,严格控制火候,使之恰到好处。蒸好后再在鱼上缀上红、绿、黄各色菜丝,使之色彩艳丽,香味扑鼻,鱼肉细嫩,汤质鲜美。除清蒸外,还有油焖、红烧、花酿等法创制三十多种做法。

精武鸭脖

武汉的鸭脖闻名天下,有两个最著名的品牌,分别是“精武鸭脖”和“周黑鸭”。精武鸭脖是武汉最有名的小吃,因为起源于汉口的精武路而得名。精武鸭脖是将川味卤方改进后制成,具有四川麻辣风格,香味扑鼻,口感刺激,鲜美无比。1997年周富裕自行研发出“周黑鸭”的配方,很快“周黑鸭”以“入口微甜爽辣,吃后回味悠长”的独特口味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同。如今这两个品牌的鸭脖都广受好评,拥有一大批忠实吃货粉丝。

油焖大虾

油焖大虾是一道湖北省的汉族名菜,属于鄂菜系。起源于湖北江汉油田,目前传遍世界各地,并根据当地口味进行改良。武汉最有名的是潜江五七油焖大虾,如今已经传遍全国。辣、油厚、口味重是它的特点。到了夏季,在武汉的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卖油焖大虾的招牌,武汉人对此也十分热衷,消费量逐年增长,价格也不断攀升。一盘油焖大虾大概需要100-200元。

三鲜豆皮

三鲜豆皮是湖北武汉人早点的主要食品之一,也是民间极具特色的汉族传统小吃之一。三鲜豆皮是糯米和豆皮合作而成,以馅中有鲜肉、鲜蛋、鲜虾(或鲜肉、鲜菇和鲜笋)而得名。

最初是武汉人逢年过节时特制的节日佳肴,后来成为寻常早点。色泽金黄透亮,鲜艳夺目,皮薄软润爽口,滋味鲜美,含有虾、菇、肉香。以其独特风味远近闻名。皮制作过程中要求“皮薄、浆清、火功正”,这样煎出的豆皮外脆内软、油而不腻。

平素脾胃虚寒,经常腹泻便溏之人忌食。

洪山紫菜苔

洪山菜苔仅产于武汉市弄昌洪山寺一带,菜茎为红色,较一般菜苔粗。用油爆炒后酥嫩香软,略带甜味,是蔬菜中的佳品。相传是湖北历代向皇帝进奉的贡品,曾被封为"金殿玉菜"。紫菜苔,采摘早,产量高,品质优良,营养丰富,傲霜抽苔,粗壮肥嫩,色带嫣红,柔脆可口。每100克可食部分含碳水化合物4.2克,蛋白质1.6克,还含有胡萝卜素、核黄素、 尼克酸、抗坏血酸,以及钙、磷、铁等有益于人体的营养成分。

孝感麻糖

孝感麻糖是湖北有名的地方传统良品。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有暖肺、养胃、滋肝、补肾等功效。

孝感麻糖历史悠久,相传宋太祖赵匡胤曾经吃过并赞不绝口,从而一举成为皇家贡品。成品主产地为孝感城南的八埠口。据说,只有用城关西门外隍潭的”龙吐水”熬糖,才能做出上等的麻糖。

咸宁桂花

咸宁市桂花栽培历史悠久。据史料载,2300多年前战国时期诗人屈原途经咸宁写下了“奠桂酒兮椒浆”、“沛吾乘兮桂舟”的美妙诗句。500年前民间就有酿制桂花美酒的传统。咸安现存少量千年古桂。武汉桂花资源全国第一,“桂乡”美名享誉全国。桂花除带来浓烈的芬芳外,人们把它用来腌制糖桂花,为食品、糕点带来原料。此外,还用它制成桂花茶、桂花糖果、桂花糕点、桂花酒等。

黄陂荆蜜

作为国内四大名蜜之一,荆蜜源自武汉黄陂区主要的野生植物“荆条花”。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此处荆花花期达36天左右,而荆蜜的营养价值也要比一般蜂蜜高很多。

武汉汉绣

汉绣,汉族传统刺绣工艺之一,主要流行于湖北的荆州、荆门,武汉、洪湖、仙桃,潜江一带。武汉汉绣是武汉出产的特色绣品,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汉汉绣追求充实丰满、富丽堂皇的热闹气氛。武汉汉绣绣品主要有四大类,即民俗产品、舞台文艺用品、宗教文化用品、灯会庙会产品等。

江陵仿古漆器

武汉的江陵漆器自古有名,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楚国,当时的江陵即已成为最早开发漆器工艺的地区之一。现在漆器的制作工艺得到了传承和发扬,江陵仿古漆器更是成为当地的`一大特色艺术品。江陵仿古漆器以仿古生活用具类和仿古工艺品类为主,采用彩绘、贴金、嵌花等技艺,具有造型美观、色彩鲜艳、古朴典雅、经久耐用等特点,备受人们的青睐,是富有艺术价值的旅游纪念品。

绿松石雕

湖北绿松石雕是广受人们喜爱的湖北名优特产之一,拥有着四千年的悠久历史。湖北绿松石雕在雕刻技法上结合了我国大江南北玉雕的风格,下刀干净利落,清晰简练,线条纤细入微。在造型结构上讲究饱满、完整,生动而新颖。

武汉铜锣

武汉铜锣简称“汉锣”,与奉锣、京锣、苏锣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锣。武汉铜锣的特色一是音质纯正、发音宏亮、吃槌省力。二是锣的直径大。近几年出口国外的几面大锣,最大的一面直径达一百三十五厘米,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铜锣。当然,武汉铜锣厂也生产各种不同规格、尺寸的铜锣,满足剧团、乐团和各方面的需要。

绢花

武汉绢花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武汉绢花造型精巧,着色自然,绣得非常逼真,达到可以乱真的地步。武汉绢花的传统品种有:雍容华贵的牡丹、丰腴艳丽的玫瑰、娇嫩欲滴的月季、傲雪欺霜的腊梅、迎风摇曳的悬崖菊、紫兰香等等享有盛名的传统花卉及各种野花异草,多达上千种,可谓百花齐放,巧夺天工。不仅在武汉和国内市场上受欢迎,而且行销到日本、欧美、东南亚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