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蒯通怎么读 蒯通如何读

1、蒯通,拼音kuǎi tōng

2、蒯通(生卒年不详),本名蒯彻,幽州范阳(今河北省定兴县固城镇)人,秦末汉初辩士。辩才无双,善于陈说利害,曾为韩信谋士,先后献灭齐之策和三分天下之计。韩信死后,遭到刘邦捉拿后,无罪释放,成为相国曹参的宾客。

二、蒯怎么读姓氏怎么读?

蒯[蒯,读音作kuǎi(ㄎㄨㄞˇ)]

蒯,姓氏,起源有三种说法,其一为出自以国名为氏;其二为出自姬姓,以邑名为氏;其三为出自姬姓,以祖字为氏。历史名人有蒯光典、蒯通、蒯祥等。

蒯得。据《风俗通》是记载,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蒯得的后代。春秋时,蒯地成为晋国大夫蒯得的封邑,他的子孙即以蒯为姓,而称蒯氏,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望族居于襄阳郡,即现在的湖北省襄阳市。故蒯氏后人奉蒯得为蒯姓的得姓始祖。

源流一

源于子姓,出自商王朝时期的蒯国,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籍《古今姓氏辩证》记载,商王朝时期有个古蒯国,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蒯国的立国,约在商太宗太甲在位时期(公元前1579~前1577年待考),实际上是由宰相伊尹摄政期间所封赐,历经四个世纪之久,在殷商末期周文王姬昌东征过程中被灭掉。

亡国之后,蒯国王族子孙以及部分国民便以故国名为姓氏,称蒯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三、蒯通怎么读?

蒯通。

蒯通(生卒年不详),本名蒯彻,幽州范阳(今河北省定兴县固城镇)人。秦末汉初辩士。

辩才无双,善于陈说利害,曾为韩信谋士,先后献灭齐之策和三分天下之计。韩信死后,遭到刘邦捉拿后,无罪释放,成为相国曹参的宾客。

相关故事:

蒯通游说范阳县令徐公,说:“我是范阳的百姓,名叫蒯通,我私下可怜您就要死了,所以表示哀悼。尽管如此,我又祝贺您因得到我蒯通而获得生路。”徐公连连拜谢,问道:“您为什么表示哀悼?”蒯通说:“您做县令已十多年了,杀死人家的父亲,使人家的儿子成为孤儿,砍去人家的脚,对人施以黥刑,受害的人太多了。

慈父、孝子们之所以不敢把刀子插到您的腹上,是因为他们害怕秦朝的法律。现在天下大乱,秦朝的政令得不到贯彻执行,这样的话,那些慈父、孝子们都将争先恐后地把刺刀刺到您的腹上,以报仇雪恨并成就功名,这是我表示哀悼的原因。”

四、韩信谋士蒯通怎么读(蒯通怎么读音)

1、韩信谋士蒯通怎么读。

2、韩信身边的谋士蒯通怎么读。

3、蒯通怎么读。

4、蒯通怎么读音。

1.读作:kuǎitōng。

2.人物简介:蒯通(生卒年不详),人名。

3.楚汉时策士,范阳人,本名彻,生卒年不详。

4.韩信用其计定齐地。

5.尝通论战国时说士权变,自序其说,共八十一首,号称隽永。

6.秦末汉初辩士。

7.辩才无双,善于陈说利害,曾为韩信谋士,先后献灭齐之策和三分天下之计。

8.韩信死后,遭到刘邦捉拿后,无罪释放,成为相国曹参的宾客。

9.后裔蒯良,字子柔,东汉末年诸侯刘表谋士。

10.蒯越,字异度,东汉末年诸侯刘表谋士,后投降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