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兵马俑作文300字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介绍兵马俑作文300字七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介绍兵马俑作文300字七篇1
秦兵马俑在西安的临潼出土,它举世无双,都是精美的艺术珍品。谁知道它的占地面积有多大呢?对,就是198270平方米,大概有50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大家想不想知道他的来历呢?让我来告诉你们吧:以前有几个农民相约一起打水井,发现了有一些陶片,他们继续打井,发现那是一条通道。他们陆陆续续下去察看,就发现了‘秦兵马俑’。好!大家一起参观一下吧!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你们看,那些身材魁梧,头带鹤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是什么俑?他就是将军俑。那神态自若的样子,一看就知道他们是久经沙场,重任在身的领军人物了!
大家跟我来。那些身高1。8米什么俑,体格健壮,体形匀称,身穿战袍,披挂铠甲,手持兵器的是什么俑?对,就是武士俑。
谁知道身着短甲,下穿紧口裤,左手握弓箭,右手执缰绳的又是什么俑?错了,是骑兵俑。你们看,每一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术珍品。仔细端详,他们神态各异,惟妙惟肖,走近他们身边,似乎还能感受到他们轻微的呼吸呢!
介绍兵马俑作文300字七篇2
秦兵马俑是国家一级博物馆,A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他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陪葬品,规模宏大。
我们首先去的是一号坑,一号坑是三个坑中最大的一个坑,坑内的陶佣个个栩栩如生,千姿百态,动作不一。虽然手中的兵器早已腐烂,可他们那整齐的队伍,严肃的表情、宏伟的气势,让人肃然起敬。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二号坑,这个坑虽然只开挖了一部分,但也许是因为观看的距离更进吧!我感觉二号坑里的陶佣比一号坑里的更加生动,尤其是车马佣,拉车的马匹好象正欲撒开四蹄,向前方疾驰。最后我们去的是三号坑,这个还没有开挖,只能看见一个个小土坡。我相信,如果以后它被开挖出来了,一定比一号和二号坑更加宏伟。
我们的古人,仅凭自己的双手造就出了如此精美绝伦的物品,这难道不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吗?秦兵马俑,这个文化和艺术的宝库的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介绍兵马俑作文300字七篇3
从西安建国饭店出发,爸爸驾驶着我们的“白龙马”————我们的私家车,过二环,上高速,经临钟镇、骊山,历时一个多小时,我们就到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博物馆分一、二、三号展厅和七号坑出土物品展厅。来到一号坑,我们看到排列整齐的俑士们各不相同。有一脸稚气的新兵和一脸严肃的老兵。瞧!这个俑站得像一棵松树,身上穿着沉重的铠甲,把那睁不大的眼睛瞪得大大的`,生怕敌人来进攻。还有这个!这个俑半跪着,一脸丧气,也许是做错了什么正求饶呢!
二号展厅里也是武士俑们,三号展厅里都是战车马。这些战车马有的一脸傲气,似乎刚协助武士们打过胜仗凯旋归。七号坑出土的物品最多了,它们统一放置在一个展厅里供我们参观。里面有青铜鹅、铜车马、各种古代兵器等等。
这次取经之路,又让我长了许多见识。
介绍兵马俑作文300字七篇4
今天上午,爸爸带我去博物馆参观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我们一进入大门,就先看了金属刻的孔子周游列国的雕像。有九千三百六十七个足球场大的秦陵。我还知道:据文献记摘,为秦始皇修建陵墓的劳役共有七十万余人次。但是他们来自哪里?命运如何?他们的生死成了千古之迷。
在陶瓷馆里,还看见了许多生活用品:陶壶、陶钵、陶拍、带盖陶盒、铜鼎、陶灯等。其他还有武器:手锯(生产工具)、铁錾(生产工具)、铁锹(生产工具)、铁铧(犁地工具)、铁钵(生活用品)等。铜车马又称“立车”,车马通长225米,高15米,总重量1061公斤,由3046个配件组成。古代武器有:金钩、镞形器、青铜长剑、铜殳。士兵一共有六种,分别是:车士、御手俑、骑兵俑、铠甲武士俑、铠甲军吏俑、高级军吏俑。以前的房子是用铜活页、秦砖制作而成。
参观完了陶瓷馆、书画馆、历史馆后,我兴高采烈跟着爸爸回家了。这次的参观可给我增加了不少的知识。
介绍兵马俑作文300字七篇5
正在上品德课,老师在讲关于兵马俑的事情。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寒假时的西安之旅。到了西安的第二天就去了兵马俑。一进了秦始皇陵,就被高大的秦始皇像震撼了。我和妈妈在它前面留了一个影。可是,这只是一个仿古建筑,我还要去看兵马俑呢!于是便迫不及待地冲进大展厅。
我们先进了一号坑,里面有很多像士兵一样的东西,还有一些像马一样的东西,原来是人俑。每个俑的大小都不一样,相貌也是独一无二的,在兵马俑李挑不出两件完全相同,而且没有兵器。种类也很多,有跪射俑,跪射俑的腿一条跪着,一条立着,还有军士俑,军士俑立正站好,身上还披着铠甲。有些神情严肃,有些神态自若,有的挂着笑容,还有马俑,马的颜色跟俑一样,是灰色的,背上还有马鞍,后面绑着马车,是战车,战车上有人俑,人俑正在操纵马俑,坐在战车上。
这些兵马俑做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像真的一样。置身于大展厅里,兵马俑好像活了一样,仿佛听见了它们的呼吸声。我好久才回过神来,继续听品德老师讲课。兵马俑很雄伟很壮观,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介绍兵马俑作文300字七篇6
早听说西安有著名的秦始皇兵马俑,那是闻名中外的奇观。这次我在报纸上看见,兵马俑要运到福州来展出,马上就能亲眼目睹我向往已久的兵马俑了,我高兴极了,马上要求妈妈带我去参观,妈妈同意了。
一大早,我们就乘车来到福州博物馆,买好门票,我们就朝大门走去,一进门,就看见一架气势磅礴四匹马拉的古代马车,上面有一个人驾御,原来它就是秦始皇的御驾――铜车马。再往前走,在显眼的地方摆着一把锋利无比的刀刃,这就是青铜剑。听讲解员介绍,我知道青铜剑表面有着一层化学涂层,有良好的防腐性能,难怪两千多年过去了,这把剑还是银光闪烁。据说这把剑从来没有被使用过。
不一会儿,我跟随讲解员来到了秦俑最多的地方,有高级军吏俑、铠甲武士俑、战袍武士俑、铠甲军吏俑、跪射俑、立射俑和百戏俑。除百戏俑以外都是军官类,百戏俑是杂耍艺人的形象。只见秦俑身着战袍,排成几行,个个栩栩如生,形态逼真。这些与人等高的陶武士俑,面部神态、服式、发型都各不相同。这些威风凛凛的兵马俑,使我赞叹不已。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平凡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多么不平凡的奇迹呀!
今天真是我最最开心的星期天,让我大开眼界,真是不虚此行啊!
介绍兵马俑作文300字七篇7
20xx年7月25日,我们去了陕西历史博物馆和兵马俑,不过令我最难忘的是兵马俑。
一开始,我们就进了兵马俑博物馆。首先,我们去了一号坑,一号坑里有许多士兵,这些士兵都是秦始皇的陪葬品。有些士兵有穿盔甲的,也有没穿盔甲的。在最前面的是敢死队,他们是不穿盔甲的。穿盔甲的都是高等兵,高等兵还会带一个小帽,帽子越高,官就越大。他们的平均身高是1。7米。光光一个一号坑,就有几千多名士兵。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石头,他们不能挖掘,因为他们是彩色的兵马俑。一挖出来就会丧失它的颜色,现在的科技还无法挖掘。然后,我们到了二号坑,二号坑还没有挖掘,所以没有东西。但是,有一个坑。这是200年前盗墓贼挖的,那时的科学家很是着急,以为二号坑就废了。但是,现在的科学家一看,笑着说:“我们有能力将他修好。”三号坑是众多坑里唯一一个全部开挖的坑,但是那些兵马俑东倒西歪,头在地上,脚在天上。因为三号坑还没有修复。除了这三个坑以外,还有几百个坑。其中最大的是4号坑,他也有着秦始皇的尸体。四号坑怎么说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坑。
今天真开心!
兵马俑的介绍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施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
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先后有20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被誉为世界8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
建筑结构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坑里有8000余兵马俑,四面有斜坡门道。一号俑坑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称二号坑和三号坑。
兵马俑坑是地下坑道式的土木结构建筑,即从地面挖一个深约5米的大坑,在坑的中间筑起一条条平行的土隔墙。墙的两边排列木质立柱,柱上置横木,横木和土隔墙上密集地搭盖棚木,棚木上铺一层苇席,再覆盖黄土,从而构成坑顶,坑顶高出当时的地表约2米。
俑坑的底部用青砖墁铺。坑顶至坑底内部的空间高度为3.2米。陶俑、陶马放进俑坑后,用立木封堵四周的门道,门道内用夯土填实,于是就形成了一座封闭式的地下建筑。
兵马俑的介绍资料
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先后有20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又被誉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
一、兵马俑简介
1974年,中国西北的一群农民在挖井时,发现了一些不寻常的事情。他们发现了一尊真人大小的黏土士兵雕像。后来在该地区的地下又发现了成千上万的陶土士兵。
这些士兵是由一种叫做赤土的坚硬的红土制成的。士兵们在大坑里排成一排。据说它们曾经被漆得色彩鲜艳。然而,这些年来油漆已经脱落了。士兵们都有自己独特的面孔。
这些士兵是在中国第一个皇帝或国王的墓地发现的兵马俑的一部分。早在2000多年前,秦始皇就下令人们为他修建墓地。军队可能是为了在皇帝死后陪伴在他身边而建造的。兵马俑中不仅有陶土兵。泥马、木战车和武器也是这个地下军队的一部分。
在他统治期间,皇帝统一了中国,并开始修建中国的长城。如今,他还因其令人难以置信的兵马俑墓地而闻名。历史学家认为,70万名工人参与了近30年的建设。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来这里参观这些令人惊叹的雕像。每年有多达200万人前来参观!
二、建筑构造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坑里有8000余兵马俑,四面有斜坡门道。一号俑坑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称二号坑和三号坑。
兵马俑坑是地下坑道式的土木结构建筑,即从地面挖一个深约5米的大坑,在坑的中间筑起一条条平行的土隔墙。墙的两边排列木质立柱,柱上置横木,横木和土隔墙上密集地搭盖棚木,棚木上铺一层苇席,再覆盖黄土,从而构成坑顶,坑顶高出当时的地表约2米。俑坑的底部用青砖墁铺。坑顶至坑底内部的空间高度为3.2米。陶俑、陶马放进俑坑后,用立木封堵四周的门道,门道内用夯土填实,就形成了一座封闭式的地下建筑。
三、坑位介绍
1974—1977年在秦始皇陵东1千米处,发掘出作为秦始皇陵陪葬墓坑之一的兵马俑坑。一号坑在南,东西长230米,宽62米,面积14260平方米 。二号坑东西长124米,宽98米,占地面积为6000平方米。三号坑占地面积520平方米。共出土武士俑800件,木质战车18辆,陶马100多匹。按兵马俑现有排列形式推算,这三个坑的武士俑可能有7000件,战车100辆,战马100匹。陶俑身材高大,一般在1.8米左右。
1、一号坑
一号坑的发现,缘于1974年3月,兵马俑面世,当时下和村农民在村南打井,井口刚好开在一号坑的东南角。1974年7月中旬,由陕西省博物馆、文管会、临潼县文化馆联合组成的考古发掘队进驻秦俑坑工地。随着工作范围的不断扩大,1976年至1978年,考古队又增添了考古、保护、照相、修复等方面的人员。一号坑发掘工作全面开展,10多个修复组展开对兵马俑的大规模修复。
一号坑的东端排列着全身穿着战袍的战士俑210人,其余每排68人,前后、左右成行,共计204人,组成方阵的后卫。坑的中间,排列着有38路战车和步兵的纵队,组成军队的主体。
2009年至2019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对一号坑进行了第三次正式发掘,发掘面积400平方米,发掘陶俑220余件,陶马12匹,车迹2乘以及大量的兵器、建筑遗迹。
此次发掘共出陶俑220余件,根据陶俑的冠式和铠甲、服饰的不同,将陶俑可分为高级军吏俑、中级军吏俑、下级军吏俑、一般武士俑等。经过初步分析和研究,认为原有的下级军吏俑可以继续细分为两个类型,为俑坑军阵的排列提供了新的依据和方法。
考古人员还发现秦盾遗迹,此盾与一号铜车上所发现的盾形制一样,尺寸为它的2倍。这是在秦陵考古中首次发现秦盾遗迹。此外,还出土了青铜长剑和弓弩,第一次明确了檠木的定名和和弓弩的保存方法。
2、二号坑
一号坑是农民打井偶然发现,而二号坑则是考古工作者经过钻探的科学发现。1976年4至5月间,考古队在一号坑的东端北侧有目的的钻探工作中,于4月23日又发现了一个有兵马俑的坑。
1994年3月1日,二号坑保护大厅竣工后,举行了隆重的二号坑开工典礼,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张德勤亲临现场,宣布了二号坑发掘工作的正式开始。为了保证这一重点考古工程的科学化、规范化,国家文物局专门成立了二号坑专家组,以指导考古发掘工作。
秦始皇二号俑坑呈曲尺形,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东西长96米,南北宽为84米,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3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它是由骑兵、战车和步兵(包括弩兵)组成的多兵种特殊部队。二号坑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二号坑东、西两端各有4个斜坡门道,北边有2个斜坡门道,俑坑坐西面东,正门在东边。
坑内布局分为4个单元。第一单元,位于俑坑东端,四周长廊有立式弩兵俑60个,阵心由八路面东的160个蹲跪式弩兵俑组成。弩兵采取阵中张阵的编列,立、跪起伏轮番射击,以弥弩张缓慢之虞。
第二个单元,位于俑坑的右侧,由64乘战车组成方阵(车系木质,仅留遗迹)。每列8乘,共有8列。车前驾有真马大小的陶马4匹。每车后一字排列兵俑3个,中为御手拉马辔,另两个分别立于车左和车右,手持长柄兵器。
第三单元,位于中部,由19辆战车,264个步兵俑和8个骑士俑组成长方形阵,共分3列。每匹马前立骑士俑一个,一手牵马缰,一手作拉弓状。每乘车后除三名车士外,还配有8—36个步兵俑。
第四单元,位于军阵左侧,108个骑士俑和180匹陶鞍马俑排成11列横队,组成长方形骑兵阵。其中第1、3列为战车6辆。每匹马前,立胡服骑士俑一个,右手牵马,左手拉弓。俑坑内的108件骑兵俑是中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的数量众多的古代骑兵的形象资料,特殊的装束也与骑兵的战术特点密切联系。秦俑二号坑出土的弓箭手、轻车兵、骑兵俑等,首次展示了2200年前的古代骑兵、轻车兵和弓箭手的形象资料,在古代军事史的研究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3、三号坑
三号坑的发现,同二号坑一样,是考古队经过钻探的结果。继一、二号兵马俑坑之后,1976年5月11日,又在一号坑西端北侧25米处,钻探发现了一个陪葬坑,根据发现的先后,编号为三号坑。
秦始皇兵马俑三号坑位于一号坑西端北侧,与二号坑东西相对,南距一号坑25米,东距二号坑120米,面积约为520平方米,整体呈凹字形,由南北厢房和车马房组成,车马房中有一辆驷马战车及四件兵马俑,三号坑共可出土兵马俑68个。从3号坑的内部布局看,应为一二号坑的指挥部。三号坑是三个坑中唯一一个没有被大火焚烧过的,所以出土时陶俑身上的彩绘残存较多,颜色比较鲜艳。春秋战国之前的战争,指挥将领往往要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所以他们常常要位于卒伍之前。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战争规模的增大,作战方式的变化,指挥者的位置开始移至中军。秦代战争将指挥部从中军中独立出来,这是军事战术发展的一大进步。指挥部独立出来研究制订严密的作战方案,更重要的是指挥将领的人身安全有了进一步的保证。这是古代军事战术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三号秦坑是世界考古史上发现时代最早的军事指挥部的形象资料。建筑结构,陶俑排列,兵器配备,出土文物都有一定的特色。它提供了研究古代指挥部形制、卜占及出战仪式,命将制度及依仗服的服饰、装备等问题的珍贵资料。
4、四号坑
四号坑有坑无俑,只有回填的泥土,据推测是因为秦末农民起义等原因未建成。
历史背景
人殉是伴随原始公有制的瓦解而萌芽,至奴隶制建立而盛行的一项残酷而野蛮的丧葬制度。人殉最兴盛的时代是殷商时期,商代贵族大墓中都有殉人。在安阳殷墟工陵区内,已发掘的十几座大墓中被生殉、杀殉的多达五千余人。 周王朝吸取了殷商暴政的教训,强调“明德保民”。周礼的诞生和推行,使得人殉现象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但并未根绝。到了春秋时期,列国争霸,时代动荡,人殉复燃。战国时期,诸侯各国先后废止了人殉制度。秦献公元年(前384年),“止从死”,秦国正式废止人殉制度。 春秋战国之际的社会变革促使葬俗发生了变化,出现以俑殉葬,即用陶俑、木俑等来代替人殉。“俑”的本意就是人殉,当人殉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之后,“俑”便成了墓葬中陶塑、石雕、人像的专有名词。 秦兵马俑就是以俑代人殉葬的典型,也是以俑代人殉葬的顶峰。秦俑之所以在规模、写实程度上达到如此的高度,除了工匠的智慧之外,还与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秦始皇的意志分不开。
兵马俑的简介 兵马俑的介绍
1、兵马俑的介绍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
2、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3、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4、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先后有20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被誉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