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孝陵里葬的是谁
是明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和明太祖朱元璋。
1382年(洪武十五年)农历四月,马皇后突然抱病。八月,病逝,年51岁。同年农历九月葬于明孝陵,谥号孝慈皇后。1403年(永乐元年)上尊谥号: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1538年(嘉靖十七年 [1] )加上尊谥号: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
马皇后病逝后,朱元璋非常伤心,从此再也没有立过一个皇后。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明孝陵。
扩展资料:
1、明太祖孝慈高皇后
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原名马秀英(1332-1382年),安徽宿州人,史载马氏仁慈、聪明、有见识,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原配妻子,朱元璋称帝后,立马氏为皇后,马氏勤于内治,史书记载宋朝的皇后大都比较贤良,马氏就将宋代的家法汇编成册,让后妃们朝夕攻读。
正是由于马皇后的这一措施,使得明朝的皇后贤惠的占了大多数,也很少出现外戚专权的局面,可以说马氏为明政权的稳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1382年(洪武十五年)农历八月,马皇后在睡觉的时候得病。群臣请求祈祷祭祀,求取太医院的良医诊治。
马皇后对朱元璋说:“死生,是命运的安排,祈祷祭祀有什么用处呢!况且医生又怎能使人活命!如果吃药不能见效,恐怕会因为我的缘故而降罪各位医生吧?”病情加重时,朱元璋问她想说什么。
马皇后说:“希望陛下能够求取贤能的人,听取别人的意见,自始至终,认真对待,子孙都能够贤能,大臣百姓都能够有所依靠罢了。”
马皇后在1382年(洪武十五年)农历八月丙戌日去世,享年五十一岁。朱元璋非常伤心,于是从此不再立皇后。马氏保持节俭朴实的生活作风,册后以后,仍亲自带领公主、嫔妃刺绣和纺织。她自己也是以身作则,平时粗茶淡饭,缝补旧衣。嫔妃皆敬服,都将她比拟为东汉时的明德皇后。
2、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中国明朝开国皇帝,汉族,姓朱,名元璋,原名重八,后更名兴宗,字国瑞,生于濠州钟离之东乡(今安徽省明光市赵府村跃龙冈)。俗称洪武帝、朱洪武,谥高皇帝,庙号太祖,其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
朱元璋出身平民,早年参与元末起义,并通过连年征战,最终统一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的另一个大一统的明皇朝。明太祖在位期间通过廷杖大臣、废相、设锦衣卫、大杀功臣(也包含惩治贪赃枉法的元勋)等毒辣手段建立起一套维护皇权的体制。
正是由于他的这些举措,使得明朝276年时间内,没有外戚专权或军阀割据,党争现象亦未形成似唐末“牛李党争”的祸乱。然而,他为巩固君权,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后废除丞相,令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而臣下权力分散,进而导致明朝后来内臣宦官乱政的局面。
不过宦官仅是皇帝牵制文官集团所扶植的力量,其并未对皇帝的权力基础造成影响,没有达到汉唐宦官动辄废立皇帝的程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孝慈高皇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元璋
二、明孝陵是谁的墓
明孝陵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与马皇后合葬之墓,也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皇家墓葬之一,现在已经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众所周知,帝王墓葬一般都会被盗墓者觊觎,保存完好者甚少。而明孝陵却相对完整的保留至今,这座帝陵一直被疑云笼罩,充满神秘的色彩。
据记载,明孝陵虽是朱元璋的陵寝,但很长一段时间,却没人能够确定朱元璋的地宫位置在哪里。直到1998年,南京当地的文物保护专家们利用现代的科技手段,精密磁测仪器勘验明孝陵,用了整整六年时间,耗费了无数心血,才解决了困扰人们600年的谜团。
朱元璋的地宫在独龙阜地下几十米的深处,而且保存完好,没有出现被盗挖盗掘的迹象。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明孝陵这么久都无人敢盗呢?
朱元璋病逝后,与马皇后一起葬入了孝陵。但明孝陵的工程建设总耗时长达30多年,占地面积足有170多万平方米,耗资无数。其工程量之大,无法想象。虽然有种说法称,因朱元璋的杀气太重,所以盗墓贼根本就不敢靠近明孝陵,生怕会遭到朱元璋鬼魂的报复。
但事实上,这个理由只是迷信的一种说辞,明孝陵不被盗掘,是由多种因素一同决定的。
一是其周密的防盗措施。孝陵内部设置了鹅卵石防盗机关,且结构异常复杂,内部弯弯曲曲的细道犹如迷宫一般,盗墓贼即使侥幸进入,也很有可能会迷失在地宫深处。
二是得益于历朝历代的保护。
从明代至清代,都有驻军专门守护陵墓,清代时,统治者为了笼络汉族,历任皇帝都会派人定期修缮孝陵。三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明孝陵就建立在明故宫的旁边,两者的直线距离仅为1.3公里。就是这样特殊的位置,使它减少了很多被盗的风险,并能安然度过几百年岁月。
三、明孝陵是哪个皇帝的陵墓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因皇后谥“孝慈”,故名孝陵。明孝陵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至明永乐三年(1405年)建成,先后调用军工10万,历时达25年。承唐宋帝陵“依山为陵”旧制,又创方坟为圜丘新制。将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达到天人合一的完美高度,成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文化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优秀典范。
明孝陵作为中国明清皇陵之首,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明清两代五百余年20多座帝王陵寝的形制,依历史进程分布于北京、湖北、河北等地的明清皇家陵寝,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