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风名字怎么取的 台风名字的由来

1、台风名字是事先确定的,自1997年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的第30次会议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可采用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因此被称为台风,先制定的命名表按照顺序年复一年的循环使用

2、台风委员会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是由世界气象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3个地区以及11个成员国所提供,按照顺序分别是柬埔寨、中国大陆、朝鲜、香港。

3、在2000年开始决定使用新的命名方法,确立了一张新的命名表,每个国家地区提出10个名称,编号的前两位则是年份,后两位是暴风在此年生成的顺序。

二、台风怎么命名的,谁命名

要想知道台风是怎么命名的,首先我们应该能了解一下台风是什么?它指的是在热带或者是副热带26度以上的广阔海面上,中间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或者以上的热带气旋。按照强度,我们可以分为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超强台风六个等级,是自然灾害的一种。

对于台风的命名法,运用的是热带气旋命名法,也就是国际上统一的命名方式。根据热带气旋影响周边国家地区,然后制定一个命名表,按照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使用,现在命名表上一共有140多个名字,分别由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大陆,朝鲜,日本,老挝等等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列如中国的十个名称是龙王,悟空,玉兔,海燕,风神,海神,杜鹃,海马和海棠。

台风名字的由来是非常有趣的,第一次给台风命名是二世纪早期的澳大利亚,有一个天气情报员用了他最不喜欢的一个政治人物来命名台风,这样的话就可以公开的戏弄他了。后来命名系统逐渐的完善起来,一般用一些温柔的名字,很多台风都具有文雅和平的意思。毕竟台风可以带来当地雨水的充沛,在很大条件下程度上缓解了当地的旱情,改变高温的天气并非什么大凶大恶,例如泰国的对台风的命名:茉莉、玫瑰花。

以上就是我对台风命名一些看法,如果你见多识广的话,肯定还会有更好的意见,请写在评论下方,让我们一起来讨论吧

三、台风名字的由来

近期强台风妮妲肆虐的消息遍布各大头条新闻,这中奇妙的台风名字从何来的?又有什么含义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台风的名字由来以及台风来了的注意事项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台风名字的由来分析

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气象学上,台风专指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洋面上发生,近中心最大持续风速达到12级及以上(即每秒32.6米以上)的热带气旋。 至于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发生,达到同样强度的热带气旋,则称为飓风。

“台风”这名字的由来,可比台风圈圈还要绕。大家一起往下看吧。从发音来说,“台风”一词来源于我国南方,有三种说法:

1、源自广东

广东话“大风”发音[toi fung],被外国商人、航海家学了去,之后流传甚广,其中就包括从海路、陆路传到了中国北方,最后进入普通话词汇,成了“台风”。

2、源自福建

於鲁鼎梅重修台湾县志云:「所云台者,乃土人见飓风挟雨四面环至,空中旋舞如筛」。闽南语“风筛”发音接近[fung tai],于是成了“风台”,最后成了“台风”。

3、源自台湾

荷兰人占领台湾期间,用希腊史诗《神权史》中的人物Typhoon“泰丰”来给穿过台湾海峡的大风命名,后来“泰丰”演变成了“台风”。

英文Typhoon的由来

在希腊 单词里,"Typhon "是风神的名字,"typhon "则是指旋风,台风。这个词在中世纪传入阿拉伯 语,又以Tufan 的形式随入侵者在11世纪进入印度 ,最终以touffon 和tufan 的印度语言形式进入英语,最早记载于1588年。

再算上中国 的广东话"大风 ",以tuffoon 形式最早于1699年载入英语。各种形式合并在一起最后变成了今天的typhoon 。

能像typhoon 一样表明汉语、阿拉伯语、东印度语和希腊语的语言背景的单词,真的是不多呀。

说完了“台风”这名字的由来,再问问你:每一个台风的千奇百怪的名字又是从哪儿来的呢?

台风名字的由来的正解

这个办法始于1997年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简称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的决定,而从2000年开始 实行。亚太地区的14个WMO成员国和地区各提供10个名字,按一定顺序排列成140个名字 的命名表,循环使用。

14个WTO成员国和地区包括:柬埔寨、中国、朝鲜、香港、日本、老挝、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及越南。

台风的实际命名使用工作由日本气象厅东京区域专业气象中心负责。为避免一名多译造成混乱,中国中央气象台和香港天文台、中国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台经协商,确定了一套统一的中文译名。

如果某个台风造成了特别重大的灾害或人员伤亡 ,那么这名字就永远给了这个犯下滔天大罪的台风,而从命名表上被除名 了。之后,台风委员会将根据相关成员的提议,对名称进行增补。

事实上,台风叫什么名字,都是早已确定的。

2000年起,台风的命名由国际气象组织中的台风委员会负责。现在西北太平洋以及南中国海台风的名字,由台风委员会的14个成员国和地区各提供10个名字,分5组列表,共140个名字。

这14个成员国和地区包括柬埔寨、中国、朝鲜、中国香港、日本、老挝、中国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以及越南,每个国家和地区提出10个名字。根据规定,一个热带气旋在其整个生命过程中无论加强或减弱,始终保持名字不变。这些名字大都出自提供国和地区家喻户晓的传奇故事等。

中国提出的10个分别是龙王(后被“海葵”替代)、悟空、玉兔、海燕、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和海棠。

一般情况下,事先制定的命名表按顺序年复一年的循环重复使用,但遇到特殊情况,某些名字有可能从表中“退役”。

世界台风委员会有规定,一旦某个台风对于生命财产造成了特别大的损失,造成了特别重大的灾害或人员死伤后,为了防止它与其他台风同名,它将永久占有这个名字,该名字同时会从命名表中删除,以后不再使用,空缺的名称则由原提供国再重新推荐。例如2005年第19号台风“龙王”一路肆虐,在福建造成了74.78亿元的经济损失,导致近百人死亡。于是,国际台风委员会决定将中国台风名称“龙王”从命名表中删除,这是中国大陆提供的台风名称中最先“退役”的一个名称。“龙王”被除名后,被“海葵”所替代。

最恶名昭彰地霸占了名字的台风:

“龙王”(2005年,替换名“海葵”)

“桑美”(2006年,替换名“山神”)

“榴莲”(2006年,替换名“山竹”)

不过,在这个命名表之前,“给台风取名字” 则可以上溯到20世纪早期 。

当时,一个澳大利亚预报员拿他不喜欢的政治人物 来给台风命名,就可以公开拿他们开涮。

而在西北太平洋地区,正式以人名为台风命名始于1945年。一开始只用女人名 ,不过据说受到了女权主义者的反对,于是从1979年开始,用男人名和女人名 交替使用。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台风来袭注意事项”

四、台风名字的由来是什么 台风名字怎么来的

1、关于“台风”名字的来历,有两类说法。第一类是“转音说”,包括三种:一是由广东话“大风”演变而来;二是由闽南话“风台”演变而来;三是荷兰人占领台湾期间根据希腊史诗《神权史》中的人物泰丰Typhoon命名。

2、第二类是“源地说”,由于台湾位于太平洋和南海大部分台风北上的路径要冲,很多台风都是穿过台湾海峡进入大陆的,所以称为台风。“台风”是音译词,英文中typhoon是根据中文粤语发音toi fong音译至英文,再进入普通话词汇中的。

五、台风名字是如何命名的

台风发生时通常会带来充沛的雨水,以缓解旱情。然而它的危害也是巨大的,其所到之处可谓是一片狼藉,严重的还会造成人员伤亡。我们在听台风新闻时会发现每个台风都有自己的名字。那么,你知道台风名字是怎么命名的吗?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台风名字是如何命名的

台风的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WMO(世界气象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中国香港、日本、老挝、中国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以及越南等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每个国家或地区提供10个名字。这140个名字分成10组,每组的14个名字,按每个成员国英文名称的字母顺序依次排列,按顺序循环使用。

台风委员还规定:如果某个热带气旋(台风)给台风委员会成员造成了特别严重的损失,该成员可申请将该热带气旋使用的名字从命名表中除掉,并将该热带气旋使用的名字永远命名给该热带气旋(永久命名),其它热带气旋不再使用这个名字。同时补充一个新名字取而代之。

台风的危害

1、 暴雨

诞生于热带洋面的台风有着充足的水汽条件,因此经常伴随暴雨或特大暴雨等强对流天气。台风是引发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短时间内的强降雨可能引发城市内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2、 大风

台风带来的大风天气是台风的'主要危害之一,特别是台风近中心大风威力巨大。接下来的一段文字将给我们一个形象的概念了解大风的危害:六级举伞步行难,七级迎风走不便,八级风吹树枝断,九级屋顶飞瓦片,十级连根拔起树。高空坠物、危房倒塌等等都是台风天容易出现的事故。

3、风暴潮

所谓风暴潮,就是当台风移向陆地时,由于台风的强风和低气压的作用,使海水向海岸方向强力堆积,潮位猛涨,水浪排山倒海般向海岸压去。当风暴潮与天文大潮高潮位相遇,产生高频率的潮位,导致潮水漫溢,海堤溃决,冲毁房屋和各类建筑设施,淹没城镇和农田,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