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陵墓为何600多年都没人敢挖?

明孝陵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建筑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墓之一,据说朱元璋也是刚当上皇帝不久就开始着手选择自己的陵墓并且开始动工,这也称为中国帝王陵墓当中里程碑式的陵墓,其中还包括秦始皇陵和唐太宗李世民陵。

公元1381年陵园初步建成,马皇后第二年就下葬,明孝陵这个名字也是来自马皇后,因为她以慈孝闻名天下,得此名字,和其他的帝王陵墓一样,明孝陵的建造也是穷奢极欲,作为皇帝来说在人间享受荣华还有无上的权威,死后也要将这种荣耀带下去,所以就会倾尽全力寻找自己合适的墓址,选定好就基本上找设计师设计建造动工,倾尽人力物力和财力。

修建明孝陵,据说动用了二十五年的时间,动用了几万的劳动力,当然其规模也是巨大的,布局严谨,陵墓奢华,虽说是陵墓,但是其修建风格十分具有中国传统的特色,排水系统完善,植被丰富,自1997年开始,考古工作者开始对于朱元璋墓进行考古勘测,发现地宫面积达到了四千平方米,但是出于对其陵墓的保护,没有进行进一步的发掘,但是从明故宫的建筑,以及明孝陵外部的建筑来看,专家也几乎确定地宫里面的建筑构造。

让人比较吃惊的是,作为一个帝王陵墓,明孝陵竟然经历了六百余年没有被人盗过,按照道理来讲,如此宏大的帝王陵墓早就被盗墓贼垂涎三尺了,但是它却保存完好,没有惨遭盗墓贼的毒手。

作为皇帝来说对于自己的陵墓肯定是格外上心,看秦始皇墓就知道了,秦始皇墓也是历经千年丝毫没有被盗,首先要得益于其墓室的建筑构造以及防盗墓系统,朱元璋墓为了防盗肯定也是设置了重重机关,其次就是其墓室的建筑布局,墓道入口是从山腰开始挖,挖到深处才开始建造地宫,这样的构造,使得盗洞挖起来就有困难性,小团伙的盗墓贼一时半会也是挖不了的。

而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来说,朱元璋的后代对于他陵墓的保护工作也是十分到位的,在明代有专门守卫明孝陵的军队,并且这只军队有着严格的纪律性,他们只能在规定的地点进行守卫工作不能逾越半步。

明灭亡以后,清朝也设立了专门的人员对明孝陵进行保护,康雍乾执政时期也曾对其进行修缮,而在《康熙王朝》中也有这么一个镜头,康熙皇帝去明孝陵进行祭拜,所以清朝皇帝对于明孝陵也是有所保护和尊敬的。

民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至今,孙中山先生以及我们新中国政府也提出有效措施对明孝陵进行保护,到了现在,在更加发达的技术的保护下,以及文物工作者和考古人员的研究下,朱元璋墓的构造,内部结构也会慢慢浮出水面。

朱元璋死后葬于明孝陵,为何600多年无人盗墓,不敢还是不能?

大家在看鬼吹灯系列小说时,对一个叫做摸金校尉的官职非常熟悉,也知道这个团队到底是用来干嘛的,通俗意义上来说,摸金校尉也就是大家口中的盗墓贼,纵观中国历史,帝王的陵墓非常豪华,棺材中都填满了大量金银珠宝,因此帝王的陵墓也是众多盗墓贼垂涎之地。

在众多帝王陵墓都有被偷挖的痕迹中,一个人的陵墓却显得这么格格不入,那就是朱元璋的陵墓,上个世纪,朱元璋陵墓在经过考古专家的考察后,被认定为从来没有盗墓贼进入过,这样的消息无论是对于我们后代还是朱元璋等前人来说,都是一个无比欣慰的消息,毕竟里面的文物没有遭到流失、破损和盗窃。而为什么规模宏大,装饰品异常豪华的朱元璋墓,偏偏没有被盗贼所惦记呢?

建筑材料坚固,很难打开,盗墓贼头疼不已,也就逐渐放下了惦记的心思

朱元璋的陵墓,作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墓之一,无疑是被众多人所惦记的陵墓,现在官方用了各种手段进行保护,在过去之时,盗墓贼可不会顾及那么多,而为什么他们不敢挖掘陵墓的原因之一,则是因为林木建造的材料过于坚固。

盗墓贼在开掘坟墓时,往往采用的是人工挖掘的方式,这样的方式,可以在保证盗墓贼安全的情况下进行盗墓活动,然而效率也十分低下,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盗墓贼的诡计才没有得逞。

朱元璋下葬后,有专门的人员,负责陵墓的守卫工作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朱元璋被下葬之后,明朝皇室安排了很多的军队,在朱元璋的陵墓附近驻扎,以尽可能保证朱元璋的陵墓不会被盗窃。

虽然有时候盗墓贼的数量众多,可以轻易的挖掘许多陵墓,成功的将其中的宝贝拿出来,但是对于一只训练有素的军队而言,盗墓贼可谓是手无缚鸡之力,怎么可能与其抗衡,更无法成功盗窃陵墓。

朱元璋墓距离南京城非常近,南京城则无形之中成为了其最好的屏障

朱元璋墓选择的地方,距离南京城市中心非常近,那么这也就意味着盗墓贼不可能光明正大的进行盗窃,而且在实施盗墓活动之时,还要尽可能的保持安静,如果采用一些威力巨大的武器,比如火药等,来进行陵墓盗窃的话,必然会造出非常大的动静。而这些声音也一定会传到南京城内,引起士兵的戒备,因此盗墓贼要想轻而易举的完成盗墓活动,无疑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情。

朱元璋的陵墓为什么没有被盗窃,过分纠结的原因并不是非常重要,更多的时候是应该去研究朱元璋陵墓带给我们后世的价值,现在在挖掘文物时,更多的时候讲究的是保护性挖掘,因此当朱元璋的陵墓仍然完好无损的摆在我们后世面前时,我们后人有义务和责任,将其保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