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羡鸳鸯不羡仙”是哪首诗中的?

一、"只羡鸳鸯不羡仙”——出自唐代卢照邻《长安古意》。

意思是——愿做凡人不羡慕神仙。

二、附原文如下:

长安古意

唐.卢照邻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百尺 一作:百丈)

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

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

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

片片行云着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

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

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

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

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幰没金堤。

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

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

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

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

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

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

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

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

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

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

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译文】

长安的大道连着各种小街小巷,水牛和白马,香木车子在街上来来往往。王公贵族的车子纵横在贵族家外,络绎不绝。有雕着龙的华美车盖,车盖上的凤嘴挂着流苏的车子从早到晚穿行于长安。飘摇着的虫丝有百尺长,都绕在树上,一群娇小的鸟儿朝着花啼叫。成群的蜂蝶飞在宫门两侧,绿色的树,银色的台子,在阳光下映出许多颜色。府第的阁道、交窗上刻着合欢花的图案,两座望楼连着的房脊的双阙上像金凤垂翅。梁家的画阁高大入天,汉武帝建的铜柱高耸触云。楼阁上的仕女与别人相对望而不知对方是谁,路上相逢又会知晓对方?问她们可曾吹箫,她们答说曾经学习舞蹈度过花样年华。只要能和心爱的人厮守在一起,就是死了也心甘情愿;只要能和心爱的人厮守在一起,愿做凡人不羡慕神仙。比目和鸳鸯真是值得羡慕,只是君看不见他们成双结对。最恨帐前绣着孤鸾,愿将门帘贴上双飞的绕着花木梁的燕,帷幔和翠色的羽被被撒上郁金香料。鬓发如浮动的轻云,把它梳成蝉翼般的式样,在额头涂上嫩黄色新月状的图形。一个个额头涂着嫩黄色新月状图形、唇红齿白的美女随车出游,她们千娇百媚,风情万种。轻浮子弟骑着白底青点的马,盘龙纹的铰链圈着车里坐着歌女。不久御史府前静得可以听到乌鸦的叫声,廷尉府门前的树上有雀鸟想休息。车上隐约可以看到府第旁的豪华道路,车上的帷幕隐没了远处坚固河堤。有人在杜陵北打猎,有人在渭桥的西边刺杀官吏,后来带着宝剑的刺客都被吸引入住妓院,和妓女共宿。娼客日夜想着妓女,她们婉转的歌声和身上散发出的香气充溢着房间。娼客每晚都和漂亮如月的妓女行乐,到早晨骑着马像行云。娼客脚下的路连着妓院,长安街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与市场相连接。孱弱的翠柳、槐枝垂在地上,车马杂沓的热闹声音也在夜晚响起了。禁军的骑队来了,他们在妓院饮酒。妓女美丽的衣裳为他们而解开,舞蹈也为他们而跳起。显贵的人做起将相,左右在皇帝身边而不相让。权贵将相容不下贤臣,处处排挤他们。专权的人自以为是英雄豪杰,骑着马得意洋洋。妓女认为自己的舞蹈之技优于千古,枭雄认为自己的富贵超过五公。世间的事必定会有大改变,昔日的豪华府第,只见几棵青松。汉代扬雄,仕途失意后,甘于寂寞,年年岁岁潜心著书,终于以文章名世。只有凄静的南山一些桂花在纷飞,点点打在人的衣上。

三、作者简介:

卢照邻,初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卢照邻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二、只羡鸳鸯不羡仙完整诗句是什么?

只羡鸳鸯不羡仙没有完整诗句,是从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长安古意》中化来的俗语,原句应为“愿作鸳鸯不羡仙”,意思是只是羡慕能像鸳鸯一样携手同老,相伴终生。只要能这样,就算是能做天上的神仙也不要。

节选: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

翻译:问她们可曾吹箫,她们答说曾经学习舞蹈度过花样年华。只要能和心爱的人厮守在一起,就是死了也心甘情愿;只要能和心爱的人厮守在一起,愿做凡人不羡慕神仙。比目和鸳鸯真是值得羡慕,只是君看不见他们成双结对。最恨帐前绣着孤鸾,愿将门帘贴上双飞的绕着花木梁的燕。

《长安古意》作品赏析

作品是唐代诗人卢照邻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是卢照邻的代表作,也是初唐七言歌行的代表作之一。此诗托古意而写今情,展现了当时长安社会生活的广阔画卷。

在这首长篇七言诗中,诗人用传统题材写自身的感受,以铺陈的笔法,描绘当时京都长安的现实生活场景,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写权贵阶层骄奢淫逸的生活及内部倾轧的情况,深寓讽喻之旨;同时抒发了怀才不遇的寂寥之感和牢骚不平之气,也揭示了世事无常、荣华难久的生活哲理。

三、“只羡鸳鸯不羡仙”是哪首诗中的?

李翰祥导的《倩女幽魂》

——

十里平湖霜满天,

寸寸青丝愁华年。

对月形单望相互,

只羡鸳鸯不羡仙。

徐克导的《倩女幽魂》

——

十里平湖霜满天,

玉簪暗暗惜华年。

若得雨盖能相护,

只羡鸳鸯不羡仙。

四、“只羡鸳鸯不羡仙”出自哪里?

“只羡鸳鸯不羡仙”是从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长安古意》中演化而来的句子。意思是羡慕能像鸳鸯那样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要两个人能够在一起相守,一点都不羡慕天上的神仙。在《倩女幽魂》背景插曲《十里平湖》也出现了,全文是:十里平湖霜满天,寸寸青丝愁华年。对月形单望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五、“只羡鸳鸯不羡仙”,出自哪里?全诗是什么?是什么意思?

只羡鸳鸯不羡仙,是从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长安古意》中化来的俗语。意思是只要能和所爱之人在一起,再好的东西也不要了,就算让我去做神仙,也比不过和爱人白头偕老。

所以和佛教没关系。。。真的!

原文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宝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

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

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

片片行云着蝉翼,纤纤初月上鸦黄。

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

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

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

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幰没金堤。

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

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

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

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

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

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

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

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

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

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

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世间对爱情颇多溢美之辞,如“只羡鸳鸯不羡仙”。意思是,只羡慕像鸳鸯一样,与爱人携手同老,相伴终身。除此,就算是天上的神仙,超越三界的佛陀,给我,我也不羡慕。

欲界生命都耽著情爱,有一首词说:“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这句话出自元朝词人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公元1205年,16岁的元好问赶赴并州应试,途中遇到一个捕雁人。捕雁人告诉元好问,他今天设网捕雁,捕得一只,另一只脱网而飞,岂料并不飞走,而是在他上空久久盘旋,最后竟从空中直冲而下,坠地而死。

元好问听后心绪难平,便花钱买下这两只雁,将它们葬在汾河岸边,垒上石头做为记号,名“雁丘”,并作了流传至今的《雁丘词》。

不仅世间之人都期望值遇这样一位知音:与他(她)生死与共。

经常有一些大学老师和学生问我:“你读过仓央嘉措的情歌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我回答:“还未出家之时,我在读甘孜师范学校时读过,出家以后也看过。原因是,仓央嘉措是一位非常著名的诗学家,深谙诗学的精髓,用词非常之美,一般人无法效仿。

他在一首流传甚广的诗中写道:“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人们可能奇怪,这样的诗怎么会出自一位藏传佛教著名大德之手?事实上,他的这种特殊的显现,对世人具有一定的意义:欲界中人,都难免对异性的贪恋,通过他的情诗,人们被引入他的世界,由此因缘,缓缓种下解脱的善根。”

综上所述,自古以来,多少人赞美爱情!为之讴歌,为之伤怀。尤其在人们年轻时,会认为这是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事,为之深深向往。